《农村经济管理概论》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农村经济管理概论》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成本管理,这是一个问题。 (二)成本管理的四个环节

二、农村收入分配管理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农村分配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党的政策、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投资者各方面的利益。

2、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这是基本的分配制度,必须 长期坚持。

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4、贯彻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 1、包干分配;

2、性质——符合基本分配制度;

3、优点——能体现三者关系,符合生产力水平; 4、乡镇企业的利润分配:按国家的现行政策办事。 三、农民负担管理

(一)搞好农民负担管理的重要意义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保护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稳定的大事。”(摘自十五届三中全会 决议)可见,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重赋失信于民,破坏生产,破坏稳 定。

(二)农民合理负担的标准 国务院颁布的《农民负担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也请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当前政策。如将实行费改税,就会有新的规定。 辅导以下问题:

1、农民负担内容有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对于合法合理的负担是农民应尽的义 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要依法办事,取消非法、非理性负担、合同 内与合同外负担。 2、负担的标准(1)《条例》规定村提留和乡统筹, 以乡为单位, 不能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 应严格执行这一标准, 不能

虚报。 人均纯收入计算如何才能接近实际?应该经过抽样调查 (主 要数字有农村总收入、总费用如何计算?) (2)教材 275 页公式 (3)乡镇企业负担不计入 5%之内,因为重点是减轻农民的直接负担。

(三)如何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 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农民的各项建设都要尊 重群众的意愿,量力而行。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依法办事、审批制度、监督制度、民主与公开制度。 (四)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依法办事,严格政策; 壮大集体经济; 严格审计监督和审批制度; 杜绝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中央、国办发出(1998)18 号通知,即“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指出: 减轻农民负担,事关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作业:

1、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2、如何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第十课 经济效益与现代化 目的要求:

1、知道什么是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工作。

2、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工作。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教学过程:

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值得注意的重点内容是:(1)什么是经济效益;2)为什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3)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4)什么是农业现代化;(5)制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6)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应加深理解的问题是:

1、经济效益是由投入与产出两大因素的状况决定的。 2、增产不等于增收。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统一性和矛盾性)。 4、农村经济效益的特征: 不稳定性;综合性;区域性;持续性。这些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如评价比较、兼顾 各种效益等。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1、加社会积累,促进社会进步 2、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三)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效益是生产者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剩余 劳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源的有效性和社会需求的无限性这一客观矛盾所决定。 (四)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比较、分析和鉴别。目的是总结经验、检验结果、改进工作。

1、评价基本原则:全面的原则,即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直 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

2、评价指标,教材上介绍了很多指标,其中重要的是利润、净产值资金利税率等综合性、时 效性指标。

3、评价方法: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两个比较常用。 (五)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是增产,二是节约。 1、依靠科技进步是根本措施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 ... 业科技革命。”

2、实行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是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 集中投入较多的土地,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的区别:前者靠科技推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3、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 4、向管理要效益 二、农业现代化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应着重理解现代化的内涵: 从农业要以现代思想指导、 现代科技生产和现代科学管理三个方 面去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旨在提高土地生产 率、 劳动生产率、 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民素质现 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 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供需矛盾、人口与资源矛盾等。

(三)制约实 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 一是资源不足,人多地少;二是投入不足。

(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重点是:一是依靠科技,走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路子。科技力量是

巨大的,可以创造奇迹,尤其我国国 情是资源(如土地)短缺,更迫切需要科技支持,走集约经营的道路。二是用现代工业技术武装农业,解决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现代化问题。 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劳动力→规模扩大→提高机械化设施水平→改变耕作方式→提高生 产水平 三是抓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现管理软件现代化。 作业:

1、什么是经济效益?

2、说说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