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大的作用。各级党组织不仅应该注意研究生产问题而且应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使职工的实际工资逐步增长,使农民的收入不断的提高。同时加强卫生保健专业,经常注意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大会认为,不但要调动党内和一切劳动人民的积极因素,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代表大会责成新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委员会,团结全体党员迅速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把成都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候补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候补委员名单

委 员

廖井丹 米建书 郭实夫 张 堃 冯焕武 叶 石 廖家岷 彭 塞 张坚林 左夫赵 晋 仁 白紫池 王 真 李宗林 丁 旭 丁耿林 王泽(女)余述生 张静山 李亭秀 宋克赞 郭 克 张 昇 张烈夫 张明辉 金力声 左 宣

候补委员

张筱良 朱 凯 崔玉杰 郑 英 贾庚诩 郭付人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一届委员会书记、

副书记、常务委员名单

第一书记 廖井丹

书 记 米建书 郭实夫 张 堃 冯焕武 常务委员 廖井丹 米建书 郭实夫 张 堃

冯焕武 叶 石 廖家岷 彭 塞 张坚林 左 夫 赵晋仁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简 介

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成都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全体党员和全市人民,根据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尽管有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工作中出现的“一平二调”、高指标、反右倾扩大化等错误所造成的困难,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建设工作经过一系列调整后,仍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成都市开始由消费城市变成了具有若干现代工业为骨干的社会主义生产城市。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认真总结几年来的工作形势和任务,把城市、工业、商业、文教、科学等工作转移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轨道上来。1962年12月23日至28日,召开了中共成都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387名。冯焕武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把各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把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为争取明年农业的丰收,争取国民经济的新发展,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成都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1962年12月23日)

冯焕武

同志们:

从1957年11月市的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来,已经过去了五年。这五年,是伟大实践的五年;是全体党员和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帮助下,高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线路、“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辛勤劳动,努力奋斗的五年;是成都市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五年;是我们全体党员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取得丰富经验的五年。尽管有连续三年天灾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困难,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进的,我们的成绩是很大的。在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这五年的巨大成绩,就使成都市国民经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由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了具有若干现代工业骨干的社会主义生产城市。这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全市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目前,我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建设工作,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以后,正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明确方向。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各项决定,按照省委一届十七次全体会议的各项指示,认真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统一认识,鼓足干劲,在各项工作中力争上游,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市委的工作报告共讲三个问题:(一)1958年以来的基本总结和当前的形势;(二)争取明年农业的丰收,争取国民经

济的新发展,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三)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一、1958年以来的基本总结和当前的形势

1958年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全体党员和全市人民,在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胜利的基础上,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根据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成都市的国民经济从1958年至1960年连续三年大发展,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指标。从1958年到1960年,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基本建设,三年的投资总额达到9.7亿多元,相当于第一个五年投资总额的五倍。新建、扩建了89个工厂和矿山,其中包括若干个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大型骨干企业。工业固定资产和机床设备,都比1957年增长两倍以上。技术人员增加了两倍半,技术工人增加了3.8倍。在进行大规模工业基本建设的同时,工业生产也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三年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79.7%,比第一个五年每年平均的增长速度增加一倍半以上。市属工业列入国家计划的产品,由1957年的27种增加为128种。成都市的工业产品在成都地区市场商品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9%增加为30%。随着工业生产和建设的发展,城市公用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全市的房屋面积达到1124万平方米,比1957年增加了8.1%。1958年以后,市内新装了自动电话,新增了无轨电车,增加了公共汽车的线路和车辆,对于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起了良好的作用。郊区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使农业的集体化程度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进行了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增加了农业的耕作、排灌机械设备,增加了机械化、半机械化运输工具,农村的供电设备和农村产品加工机械都有一定的发展,施用的化学肥料逐年增多。农业战线上的这些成就,对于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为城市服务的蔬菜生产,逐年有所增加,供应情况有所改善,保证了城市人民吃菜的基本需要。财政贸易工作,有很大的发展,大力支援了工农业生产,保证了城乡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保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文教科学卫生工作大力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和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文教事业中,进一步确立了党的领导。文化有很大的发展。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制度;师生的社会主义觉悟显著提高。壮大了知识分子的队伍,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提高了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干部。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推动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果。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很大成绩。政法、民兵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市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主义觉悟显著提高。无论干部和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肯定,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对于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发生积极的、长远的作用。

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椿翻天覆地的伟大的事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崭新的事业,是涉及工农商学兵各个方面的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的群众性的事业。从事这样伟大的、崭新的、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群众性的事业,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逐步地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缺点和错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我们指出了完全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我们贯彻执行了党的总路线和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战线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具体执行“三面红旗”的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生过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有的还比较严重。这些缺点错误主要是:在一个时期内,在所有制问题上,有急于过渡的思想,在郊区农村是急于由小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大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