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2)北纬20°一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 2.生态破坏: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

第二课时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9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东部地区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耕地面积大 种植业为主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靠天养畜 畜牧业经营方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式 主要受灾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农业灾害风险大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雪灾、旱灾、虫灾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海洋灾害带 主要指东部以台风、风暴潮、受海洋环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和南部海域 赤潮等自然灾害境的影响 为主 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2.东南沿海灾害主要指连云以台风、风暴潮、受海洋与对城市、港口、海水带 港以南的东暴雨、洪涝、海水陆地双重养殖场等造成严重南沿海地区 入侵等自然灾害环境的影灾情 为主 10

3.东部灾害带 主要指第三洪涝、旱灾、病虫是许多大对农业和城市危害级阶梯, 害是主要的自然江大河的严重 灾害。此外,东北下游地区 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4.中部灾害带 主要指青藏以暴雨、洪水、地是中国自对农业、交通设施与高原以东的震、滑坡、泥石流然环境最建筑物造成严重危第二级阶梯 等自然灾害为主,为复杂、地害。其中,内蒙古的而且水土流失、风表物质最雪灾、黄土高原的暴蚀沙化等土地退不稳定的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化问题严重 大斜坡地地区的地震、滑坡和带 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5.西北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以地震、沙尘暴、是中国的对绿洲农业、城市建内陆的新霜冻、干旱、病虫干旱区 疆、甘肃、害等自然灾害为宁夏、内蒙主 古西部地区 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6.青藏高原灾害主要指西以暴风雪、地震、 带 藏、青海和寒潮、雪崩等自然四川西北部 灾害为主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二、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1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