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答案解析综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管理会计》答案解析综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WORD格式可编辑

2、中旺公司2000年销售额为1000,000元,这已是公司的最大生产能力。假定税后净利占销售额的4%,计40000元,已分配利润为税后利润的50%,即20000元。预计2001年销售量可达1500000元,已分配利润仍为税后净利的50%。中旺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要求:根据所提供的资料,预测中旺公司2001年的资金需要量。

资产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资产总计 20000 170000 200000 300000 110000 800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长期借款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150000 30000 200000 400000 20000 800000 解:资金需要量为=(20000+170000+200000+300000)/1000000—(150000-1000000)*(150000/1000000)—1500000*4%*(1-5%)=240000

第5章

一、选择题:

1、功能成本评价中,应将目标成本照( C )进行分配。 A、成本系数 B、功能评价系数 C、价值系数 D、产销量

2、应作为降低成本主要目标的产品的价值系数( C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接近于1

3、当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选择生产新产品,而且每种新产品都没有专属成本时,应将( D )作为选择标准。

A、销售价格 B、成本 C、贡献毛益 D、产销量 4、在将增产任务分配给车间时,应以(B )为标准选择车间。 A、单位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C、单位贡献毛益 D、单位机器工时贡献毛益

5、成本计划评审法网络图中的关键线路是所有加工线路中所需时间(B )的加工线路。

A、最短 B、最长 C、平均 D、任意 6、安排赶工时,应先选择成本斜率( A )的工作。

A、低 B、高 C、平均 D、按先后顺序 7、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产品应( C )。

A、提价 B、不变 C、降价 D、以上都可能

8、假设某厂有剩余生产能力1000机器小时,有四种产品甲、乙、丙、丁,它们的单位贡献毛益分别为4元、6元、8元和10元,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机器小时各为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该厂应增产的产品是( D )。

A、甲产品 B、乙产品 C、丙产品 D、丁产品

9、设某厂需要零件甲,其外购单价为10元。若自行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且需要为此每年追加10000元的固定成本,通过计算可知,当该零件的年需要量为( A )件时,两种方案等效。

A、2500 B、3000 C、2000 D、1800

10、在确定两种产品生产的最优组合时,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得到产品组合(X,Y)的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可行解区域:A(0,0) ,B(0,60),C(40,0),D(25,35),则总贡献毛益S=3X+2Y的最大值为( D )。

A、120 B、150 C、175 D、145 11、(C )是指在一种设备上可以加工几种零件时,以某一种零部件的单位成本为基数(一般为1),将其他各种零部件的单位成本逐一与之相比而得到的系数。

A、相关成本 B、机会成本 C、相对成本 D、专属成本

12、与生产批量成正比,与生产批次成反比的是( A )。 A、储存成本 B、相对成本 C、订货成本 D、生产准备成本

19、用于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的方法一般有(AD )。 A、逐次测算法 B、损益平衡法 C、经济批量法 D、图解法 E、评价法

20、非标准产品的定价有(ABCE )几种定价方法。 A、固定价格合同 B、成本加成合同 C、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 D、计划成本定价法 E、奖励合同

21、综合定价策略是针对相关商品所采取的一种定价策略,包括(ABC )。 A、为互补商品的定价 B、为配套商品的定价

C、销售商品与服务维修的定价 D、换代商品的定价E、多功能商品的定价

二、计算与分析题

1.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年度会计决算结果,A产品盈利75 000元,B产品盈利19 000元,C产品亏损60 0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表6—1(其中固定成本400 000元按变动成本总额分配)所示。

表6—l 单位:元 项 目 销售量(件)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 利润 产品A 1 000 900 700 200 200000 125 000 75 000 产品B 1 200 700 580 120 144000 125 000 19 000 合 计 344000 400000 -56000 要求:分析产品C是否应停产。 解:若C产品停产,则利润如表6—la

如表6—la所示,若C产品停产,企业利润将由34000元减少为-56000元,减少90000元,因为C产品虽然亏损,但仍然有正的贡献毛益可以弥补固定成本,因此,C产品不应停产。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2.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 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如利用车间生产

项 目 销售量(件)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 利润 产品A 1 000 900 700 200 200 000 125 000 75 000 产品B 1 200 700 580 120 144 000 125 000 19 000 产品C 1 800 500 450 50 90 000 150 000 -60 000 合 计 434 000 400 000 34 000 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作其他安排。 要求:(1)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2)如自制零件方案需增添专用设备两台,每台价值100000元,使用期限5年,假定没有残值,按直线法进行折旧,每年为40000元,判断该厂零件是自制有利还是外购有利。 解:(1)因为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作其他安排,因此,固定制造费用为无关成本。 自制零件成本=(30+20+8)*18000=1044000(元)

外购零件成本为60*18000=1080000(元) 差量成本为1044000—1080000=-36 000(元)

因此,应该选择自制零件方案。

(2)自制零件的预期成本(Y1)=4000+58x 外购零件的预期成本(Y2)=60x

则Y1=Y2时,X=2000. 因为1800小于2000所以外购。 第8章

一、选择题

1、标准成本法是在泰勒的生产过程标准化思想的影响下,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C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计算数量差异要以(A )为基础。

A、标准价格 B、实际价格 C、标准成本 D、实际成本

3、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是指单位(A )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人工工时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

A、实际人工工时 B、定额人工工时 C、预算人工工时 D、正常人工工时

4、实际工时与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叫做固定制造费用(B )。 A、开支差异 B、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 C、效率差异 D、数量差异

5、直接处理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 B )。 A、实际成本 B、标准成本 C、预算成本 D、计划成本

6、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差异,按(A )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产品的方法。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A、标准成本 B、实际成本 C、预算成本 D、成本差异 7、材料的价格差异通常应由( D )负责。 A、财务部门 B、生产部门 C、从事部门 D、采购部门

8、递延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 C )。 A、标准成本 B、定额成本 C、实际成本 D、计划成本

9、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 ABC ), A、理想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定额成本

10、固定制造费用的三种成本差异是指效率差异、耗用差异、闲置能量差异。 二、计算与核算题

1.中盛公司生产甲产品需要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1 000件,耗用材料为9 000千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千克2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210元,单位甲产品的标准用量为10千克。

要求:计算A材料的成本差异。 解:

A材料的成本差异计算

材料价格差异=(200-210)×9000=-90 000(元) 材料用量差异=(9 000-10 000)×210=-210 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90 000-210 000=-300 000

2.中盛公司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5 000元,预算工时为2 000小时,实际耗用工时1 4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5 600元,标准工时为2 100小时。

要求: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解:首先,计算出标准分配率和实际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5 000/2 000=2.5 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准分配率=5 600/1 400=4

然后,根据根据公式求出开支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5600-5000=6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2.5×(2 000-14 00)=-1 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5×(14 00-2 100)=-1 750(元)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2.5×2 100=5 25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600-1750=1500=350(元)

3.利用前两题的计算结果,采用直接处理法进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解:

(1)借:在产品 2 100 000 贷:材料 1 800 000 材料价格差异 90 000 材料用量差异 210 000 (2)借:在产品 5 250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600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 1 500

专业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