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常见库存管理误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十大常见库存管理误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十大常見庫存管理誤區

衡量預算與滾動銷售預測之間的差異:差異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最有利的做法是通過庫存管理技巧處理這一差異,而非強制通過預算來決定SKU層面的預測。如果差異太大,改變預算,而不是改變預測。與預算相比,預測可能更接近真實情況。

誤區之七:使用再訂貨點管理庫存 症狀:

使用spreadsheet軟體系統管理庫存和/或使用經濟訂貨點/經濟訂貨批量(EOP/EOQ):這些方法不能讓你瞭解客戶需求,而客戶需求是做預測需要的關鍵資訊;這種對客戶需求的不瞭解必然會導致過剩庫存和對客戶需求回應不及。

製作和配送部門使用不同的數位:這反映出配送庫存並未與生產日程安排相關聯。 未向供應商提供資訊:這意味著你再一次錯過了利用戰略庫存規劃來降低成本、提高績效的機會。一般來說,供應商和客戶均能從協作庫存管理中受益。

解決方案

I採用階段性庫存規劃:使用來自規劃和配送資訊系統的資訊開始進行長期規劃。公司不僅應當知道今天的庫存需求,還要提前知道數周以後的需求。有了這些資訊,就可以管理送貨時間、整車載貨量和其他變數,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佳的客戶回應度。

採用階段性產品生產日程規劃:這是同一個概念,但這種前瞻性的資訊將提供給供應商。

誤區之八:分散於各處的SKU過多 症狀:

急於完成C類(小批量)產品的訂單;或不再適用二八定律:SKU氾濫的情況通常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顯現,企業需要對之進行精簡。SKU氾濫已造成嚴重問題的關鍵標誌,就是完成較低批量產品的訂單總是會造成混亂;並且/或者不再由20%的產品產生80%的銷售業績。

無庫存政策:如果有庫存政策,企業就要根據流程控制原則來決定是否在某個特定的配送中心儲備某種產品。

採購與理性規劃對立:如果重視採購甚於規劃,就沒有人會追蹤SKU水準。理性規劃庫存意味著當你決定儲備某個產品,就必須提供理由。

第 5 页 共 7 页

十大常見庫存管理誤區

大量的SLOB(轉運緩慢的廢棄庫存)和壓縮庫存活動:兩者均顯示庫存過剩。 解決方案:

使用ABC分析法:這種分析法將按照產品的數量區分庫存。根據數量進行分類儲存會提高效率。

根據物品流動速度制定庫存計畫:這種做法將庫存決策只和庫存規劃掛鈎,杜絕了隨意儲備庫存。

SKU合理化方案:使用這些方案定期精簡SKU,包括SKU的數量和庫存地點的數量。 儘量將C類產品集中於同一個配送中心:將這類庫存合併於同一個地點使得企業可以按照數量分類管理庫存,從而提高客戶服務的效果和回應速度。

誤區之九:用單一方式管理所有產品 症狀:

C類產品與A類產品的缺貨同樣糟糕:這種理由會導致C類庫存過剩或A類庫存不足,因為區別處理不同類別的庫存產品才能滿足效率上的要求。

所有產品的庫存目標都相同:這種做法是假設所有庫存產品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都相同,這當然是不對的。制定這種目標的公司將耗費大量的時間消化C類庫存。

安全庫存量固定不變:同樣,這種做法也是假設所有庫存產品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都相同,從而導致低效的庫存規劃。

解決方案:

使用ABC分析法,並將A類與B類和C類產品區分開來進行管理:如上文所述,只有這樣才能讓庫存決策與真正的消費者需求掛上鉤。

應用安全時間而非安全庫存:安全時間會根據預測需求自動增加安全庫存,而安全庫存只是固定不變的數值,必須人為進行設置,且不會考慮需求變化。

誤區之十:從未嘗試新事物 症狀:

仍然試圖使用EDI(電子資料交換系統):新興科技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在預測管理和庫存規劃領域進行持續不斷的協作改進。 沒有採取新舉措,與消費者或供應商實現電子聯

第 6 页 共 7 页

十大常見庫存管理誤區

接:這種協作元素已經成為了企業保持競爭力的必備要素。客戶也要求這麼做。 沒有人參加專業團體會議,極少關注培訓:缺乏提升自我步的動力,員工就不會願意接受改變。

解決方案:

培養不斷改進的心態,嘗試新事物:重視持續的改進,而不是太在意新的、不一樣的想法所帶來的投資回報。允許試行低成本、低風險的做法,這會讓員工明白你重視他們提出的意見和想法,不會在“試錯”階段因為失敗而懲罰他們。

與主要客戶協作:與前些年相比,新技術讓客戶更容易地參與銷售預測。這改善了預測管理和庫存規劃的準確度。

與主要供應商共用採購時間表:公司不信任其供應商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真正的協作需要大家保持暢通的交流。

儘管這十大誤區是最常見的,但最大的錯誤是不願從戰略高度全面開展庫存規劃。如果你公司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每天忙於“救火”,那麼你就在丟失客戶,並錯過新的銷售機會。如今的業務都是即時進行的,這一事實意味著你要想有生意,就必須具備靈活性和回應速度,而庫存水準實現優化後最明顯的收益就是這兩方面(還有降低成本)。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