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典文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书中的地理分册等工具书。 n ⑶方志的概念

n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某一自然与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文献。方志也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 n ⑷方志的演变

n 汉唐时期地方志书主要是各类图经,宋代开始改“图经”为“志”。 n ⑸方志的种类

n 首先数量最多的是州志、府志和县志

n 其次以全国为对象的方志,如《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大清一统志》 n 第三以省为对象的方志,如《浙江通志》、《湖北通志》 n 最后乡镇志、边关志 n ⑹地方志目录

n 《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n ⑺地方志的文献价值

n 首先给人们了解某一地方的具体情况提供丰富资料; n 其次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

n 最后为古典文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

*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 一、目录的定义和异名 * 1.定义

* 目:指书的篇目或书名。

* 录: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概要说明。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 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 2.异名

* 录:刘向《别录》、阮孝绪《七录》 * 略:刘歆《七略》

* 志: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 簿:荀勖《中经新簿》

* 书目: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张之洞《书目答问》 * 书录:毋煚《古今书录》 * 解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考:朱彝尊《经义考》 * 记:钱曾《读书敏求记》 * 提要: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二、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

* 1.一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也有只有篇名而没有叙录的)。最早的一书目录一般认为是《诗》、《书》的序及《周易·序卦传》,另外《淮南子·要略》也属于《淮南子》一书的目录,更典型的当是《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叙传》。 * 2.群书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 最早的群书目录一般认为是汉武帝时军政杨仆整理的兵书《兵录》,最早的综合性群书目录一般认为是《汉书·艺文志》。 * 三、目录学的名义

* 1.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理国家藏书编成《别录》和《七略》,奠定了目录学的基础;北宋年间出现了“目录之学”这一词语;清代成为“显学”,广泛的重视并使用。

* 2.目录学是否可以自成一门学问:自宋代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认为目录不能自成一门学问,应该属于校雠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郑樵、章学诚等。但实际上郑、章所论校雠之事正是目录学的内容。清人李兆洛,近代余嘉锡、姚名达都认为目录可以自成一门学问。目录学不仅可以自成一门学问,而且它是与版本学、校勘学等相互联系而又各自发展独立的专门之学。

* 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语出自章学诚《校雠通义·叙曰》,原文为“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章”,有条别阐明的意思,“辨章学术”,就是将千头万绪的各科学术条分缕析,辨别清楚;“镜”,即鉴照比较;“考镜源流”,就是撮取古今学术发展的史料,通过比较鉴别,溯其源流正变。这是学术分类和学术史的任务。后世目录学家无不将其奉为宗旨。

* 4. 定义:目录学就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 四、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 * (一)先秦

* 古代目录学萌芽在先秦。《易传》之《序卦》篇是早期的一书目录。 * (二)西汉

* 古代目录学正式兴起在西汉。随着汉代重视文献与文化的发展,散失文献得以集聚收藏,整理工作也应运而生。汉初即有张良、韩信等序次兵法,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军政杨仆编制了我国古代第一部兵书专科目录——《兵录》。成帝时,又广搜遗书,并命学者刘向遍校群书。刘向校书,每书撰写叙录,开创了叙录体目录的典型,并把各书叙录汇集成篇,称为《别录》,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这些叙录现存《战国策叙录》、《晏子叙录》等八篇。哀帝时,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基础上 “总群书而奏其《七略》,完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虽不存,但主要内容保存于《汉书·艺文志》。 * (三)东汉继续重视图书整理与目录学工作,其目录学成就集中表现在班固依《七略》编定的《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 (四)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继续发展,《隋书·经籍志》著录官修目录十余种。魏郑默《中经》,西晋荀勖《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宋王俭《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是这一时期的官修目录;王俭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作为当时私人编制的综合性系统目录,是很有影响的。当时还出现了一些文学及佛经等方面的专科目录,并且有了关于目录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对前代目录学事业的总结和评述也有了初步的关注

* 古代图书四分法的确立: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正始确立于《随书·经籍志》。曹魏时期的秘书郎郑默编制国家内部藏书目录《中经》,当时人称:“而今以后,朱紫有别矣”。其书已佚,但郑默可能在分类上下过功夫。西晋秘书监荀勖因郑默《中经》,更著《中经新簿》,分为甲、乙、丙、丁四部,总括群书,他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后代的经、子、史、集。东晋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因荀勖四部分类法,换其乙、丙之书,使甲、乙、丙、丁四部,成为五经、史记、诸子、诗赋的顺序。经、史、子、集的顺序始定。至唐初修《随书·经籍志》 ,继承发展荀勖、李充以甲、乙、丙、丁为序的四部分类,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四部类目名称。 * 《中经新簿》(见《隋志》) 甲部一(六艺及小学等书)

乙部二(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 丙部三(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四(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 (五)唐宋两代目录学蓬勃发展,其特点不仅表现在官修目录质量提高,史志目录的发展,“国史·艺文志”的兴修,私家目录的兴起,而且还开展了目录学理论的探讨研究。官修书目如唐《古今书录》、宋《崇文总目》 ;史志目录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通志·艺文略》 ;国史艺文志如北宋《三朝国史艺文志》、《两朝国史艺文志》,《四朝国史艺文志》,南宋《中兴国史艺文志》;私家目录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都是这段时期的目录名著。

* (六)元代目录学事业缓慢发展。史志目录如脱脱等所编《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私家目录有钟嗣成杂剧专科书目《录鬼簿》。 * (七)发展繁盛在明清。明代的目录学成就不算很高,官修目录如《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史志目录如焦竑《国史经籍志》;私家目录较为兴盛,私家藏书目录如高儒的《百

川书志》、周弘祖的《古今书刻》,私家专科目录如吕天成的传奇专科目录《曲品》。清代目录书与此前各朝的目录书总和相等,仅《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就登录有一百多种。官修书目如纪昀等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集大成的巨著。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章学诚的《史籍考》,姚振宗的《后汉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考证》,张之洞的《书目答问》都是不同类型的目录学名著。

* 《书目答问》,清张之洞撰,是他在任四川学政时,为指导学生治学门径而编撰的一部举要目录。收书2200余种,所收图书都经过精心选择,较注重收录《四库全书》成书后新出之学术著作和精善校注本。按经、史、子、集、丛书5部分类编排,大类之下再设小类,同类书按时代先后排列。著录书名、作者姓名(当世作者只记“今人”)、版本等。版本以当世习见为主。重要图书还撰有按语,指明阅读方法等。书后附《别录》和《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书目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 国史艺文志

史志书目。国史即本朝历史。宋代国史皆有艺文志,创官撰当代史志目录之例。据载,宋代有国史艺文志7部,通行者4部,皆有小序和解题。北宋三部是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国史艺文志》、仁宗、英宗《两朝国史艺文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国史艺文志》;南宋1部是高宗、孝宗光宗、宁宗《中兴国史艺文志》。四志是元修《宋史·艺文志》的主要依据,元以后亡佚 * 十翼

*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为六十四卦,产生于殷周之际;《易传》又称《易大传》,共有《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计十篇,均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现存最古的对《易经》的解释,汉人称之为十翼。

* 《周易》八卦的卦名和卦象。

* 第二节 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 一、一部体制完备的古代目录,其基本结构包括书名、叙录和类序。

* 1.书名。书名项著录书的名称、篇卷数,以及作者姓名,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书名项是目录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书名就不能成其为目录。 * 2. 叙录 * ⑴叙录的概念

*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 ⑵叙录体目录的代表作

* 刘向汇集各书叙录而成的《别录》就是后世叙录体目录(即解题或提要目录)的创始和范例。刘向创始的这种编撰者自己较为全面地简介图书作者、内容、形式及其校勘整理情况的叙录形式,是叙录的主要形式。《别录》之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都是叙录体目录。至《四库全书总目》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