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析】(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物体将会上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力,物体将会下沉;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3)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同一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深度越大. 【解答】解:(1)船体难以大幅度改变航向,即船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这是由于轮船的惯性造成的.

(2)原来船自身的重力等于所受的浮力,所以处于漂浮的状态,但被撞出了大洞后,船内进水,船受到的总重力增加,当船的总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船会在水中下沉. (3)船在水中下沉,深度变大,因此船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惯性;大于;变大.

13.瓶装饮料的瓶盖的外缘常有一些竖条纹,这样做是为了 增大摩擦 ,用手握住瓶子,让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若向瓶中加水,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 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在装水的饮料瓶的侧壁不同位置开小孔,如图所示,越深的孔水流得越远,该现象说明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1)为了顺利的拧开瓶盖,就需要提供较大的动力,这个力是由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的,将题目中提到的竖纹与增大摩擦联系起来,即可得到答案.

(2)通过对瓶子所处的状态进行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得到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变化.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回答. 【解答】解:

(1)在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的.

(2)当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时,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瓶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增大握力,瓶子还静止在手里,瓶子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力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若向瓶中加水,则瓶子的重力增大,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3)水对容器壁有压强,越深的孔水流得越远,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摩擦;不变;变大;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4.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小于 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杯中的水位 低于 乙杯中水位.(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受到的浮力F球<G;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F碗=G;而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据此判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关系,得出哪个烧杯水的水面升高的多. 【解答】解:∵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

∴实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球<G,﹣﹣﹣﹣﹣﹣﹣﹣﹣﹣﹣﹣﹣﹣﹣﹣﹣﹣﹣﹣﹣﹣﹣①

∵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

∴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碗=G,﹣﹣﹣﹣﹣﹣﹣﹣﹣﹣﹣﹣﹣﹣﹣﹣﹣﹣﹣﹣﹣﹣﹣﹣②

由①②可得: F球<F碗;

∵F浮=ρ水V排g, ∴排开水的体积: V球<V碗,

即:实心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小于碗状橡皮泥排开的水的体积, ∴甲杯的水位低于乙杯的水面. 故答案为:小于;低于.

15.如图所示,重15牛的正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牛,则金属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7 牛,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若物体的上表面距水面的距离是0.2米,则上表面所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1960 帕.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1)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加上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据此求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利用p=ρgh求水的压强. 【解答】解:

(1)因为正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所以G=F浮+F拉,

F浮=G﹣F拉=15N﹣8N=7N,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水对金属块上表面的压强p=ρgh=ρ水gh=1.0×103kg/m3×10N/kg×0.2m=2×103Pa. 故答案为:7;竖直向上;2×103.

16.油漂浮在静止的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一实心物体刚好能悬浮在水中,将此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油中时,物体将 下沉 (填“漂浮”、“上浮”、“悬浮”或“下沉”). 【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悬浮:F浮=G,下沉:F浮<G;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因为油漂浮在静止的水面上,所以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因为实心物体刚好能悬浮在水中,所以ρ物=ρ水,又因为ρ油<ρ水,所以,将此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油中时,物体将下沉. 故答案为:小于;下沉.

17.一艘船重为8.0×104N,当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排开水的重力为 8×104 N,此时船

333

排开水的体积为 8 m(g=10N/kg,ρ水=1.0×10kg/m).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根据F浮=ρgV排的变形公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解:

4

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G=8×10N; 根据F浮=ρgV排得: V排=

=

4

=8m3;

故答案为:8×10;8.

18.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长方体.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 4 N;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6 N.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力平衡.知道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要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答】解: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所以物体所受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大小相等都为4N.

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受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互平衡,都为6N.

若拉力增大至8N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6N. 故答案为:4;6.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

19.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相平 .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深度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丙和丁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无关 .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乙和丙 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各个方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1)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因此,在实验前应先调节U型管压强计使两侧液面相平;

(2)分析甲、乙两图中的变量与控制量,判断探究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必须保证同种液体、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据此选择符合要求的实验步骤,并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是否与该因素有关.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必须保证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容器的形状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据此选择符合要求的实验步骤;

(5)在图丙中,控制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相同,使金属盒的朝向不同;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解:(1)实验时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强大小的,故在实验前应先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

(2)甲、乙两图中,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放入水中的深度不同,故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使容器的形状不同,所以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 根据丙和丁两图可知,两图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了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容器的形状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乙和丙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控制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相同,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即方向不同;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 (1)相平;(2)深度;(3)丙和丁;无关;(4)乙和丙;(5)各个方向.

20.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思思为大家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从图中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1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