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河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河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河中学九年级(上)

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

1.钱乘旦教授在论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利,国家便无法进步。”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为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而制定的文献有( )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美国1787宪法》④《人权宣言》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项,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此后历经反复,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在英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故①项正确.

②项,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提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独立宣言》主要是宣告独立,宣扬人权,并不是为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而制定.故②项错误.

③项,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这样权力相互制衡,实现了对绝对权力的抑制.故③项正确. ④项,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从反封建的角度,它限制了“一个人的绝对权力”.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掌握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

2.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 A

【解析】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共同点,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是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的作用. 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作用.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的美国内战的影响,与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关系.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相

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13页

同点.

本题把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推翻了旧的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 D

【解析】

A.推翻了旧的政权,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推翻旧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C.废除了农奴制度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D.改变了社会性质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共同影响,因为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和日本都通过改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应重点掌握两者的共同点.

本题把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4.如图,假如你参加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你能看到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这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故C项中的电灯是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ABD三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注意识记并区分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5.亨利?福特至今仍被美国公众奉为“最伟大的企业家”。20世纪初,他的一项创举成为20世纪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这项创举是指( )

A.工厂中采用蒸汽动力生产 B.建立近代工厂制度

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13页

C.成功研制第一辆汽车 D.发明汽车装配生产线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亨利?福特发明汽车装配生产线,提高汽车生产的效率,使美国成为了“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6.观察如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火车的问世

C.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D.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作为重要能源需求量大增.所以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7.《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发明成果主要是由一线技师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主要是由科学家发明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开始携手并进了.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注意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8.如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

A.奥匈帝国和英国 B.德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俄国 D.德国和英国 【答案】 D

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13页

【解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这两个军事集团的核心国家是德国和英国.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是德国和英国.

9.2014年,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推出“一战百年纪念游”活动,以铭记历史,反思教训。回望百年前的欧洲,虽已变成一只“火药桶”,但当时引爆这个“火药桶”只是一点“火星”。它就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国会纵火事件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因而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萨拉热窝事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0.表1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情况表》(单位:百万吨),导致1917年协约国一方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生铁 钢 煤 1914年9月15日 协约国 16 16 346 同盟国 25 25 355 1917年 协约国 50 58 851 同盟国 15 16 340 A.德国投降 B.俄国参战 C.意大利参战 D.美国参战 【答案】 D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爆发,俄国和意大利都卷入战争.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是导致1917年协约国一方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不会再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初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