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

用l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A值为0.642,已知摩尔吸光系数为1.30×104,试求安定的E

1cm及样品中安定的质量分数。(M=284.8)。

5.将2.481mg的某碱(BOH)的苦味酸(HA)盐溶于100mL的乙醇中,在lcm的吸收池中测得其在380nm 处吸光度为0.598。已知苦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9,求该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4) 6.金属离子M+与配位剂X-形成络合物MX,其他种类络合物的形成可以忽略,在350nm处MX有强烈吸收,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吸收可忽略不计。含0.000 500mol/L M+和0.200mol/L X-的溶液,在350nm和lcm比色皿中,测得吸光度为0.800;另一溶液由0.000 500mol/L M+和0.0250mol/L X-组成,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640。设前一种溶液中所有M+均转化为络合物,而在第二种溶液中并不如此,试计算MX的稳定常数。

7.含有Fe3+的某药物溶解后,加入显色剂KSCN生成红色络合物,用1.00cm吸收池在420nm波长处测定,已知该化合物在上述条件下ε=1.8×104,如该药物含铁约为0.5%,现欲配制50mL试液,测定时再稀释10倍,为使测定结果相对误差最小,应称量药物多少克?(MFe=55.85)

8.精密称取0.0500g样品,置250mL容量瓶中,加入0.02ml/L HCl溶解,稀释至刻度。准确吸取2.00mL,稀释定容至100mL。以0.02mol/L HCl为空白,在263nm处用lcm吸收池测得透光率为41.7%,其ε为1.20×104,被测物摩尔质量为100.0g/mol。1%试计算263nm处的E和样品的质量分数。

1cm

9.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有色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5。试液中铜离子浓度在5.0×10-7~5.00×10-6mol/L范围内,使用lcm吸收池进行测量,吸光度和透光率的范围如何?若光度计的透光率读数误差△T为0.005,可能引起的浓度测量相对误差为多少?

10.精密称取维生素B12标准品20.0mg,加水准确稀释至1000mL,将此溶液置厚度为lcm的吸收池中在λ=361nm处测得其吸光度值为0.414,另有两个样品,一为维生素B12的原料药,精密称取20.0mg,加水准确稀释至1000mL,同样在l=1cm,λ=361nm处测得其吸光值为0.400。另一为维生素B12注射液,精密吸取1.00mL,稀释至10.0mL,在1=lcm,λ=361nm处测得其吸光值为0.518。试分别计算维生素B12原料药的质量分数及注射液的标示量(mg/mL)。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D 4.B 5.B 6.D 7.A 8.A 9.D 10.A 11.A 12.B 13.B 14.D 15.A 16.B 17.C 18.C 19.B 20.D 21.A 22.D 23.C 24.D 25.D 26.B 27.C 28.D 29.A 30.B

二、填空题

1. 吸光度;浓度;光程;A=KCl 2. 大

3. 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带强度增大的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

他原因,使吸收带强度减少的效应

4. 最大吸收波长;相应的吸光系数;Lambert-Beer定律 5. 共轭双键愈多,л→л﹡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小 6. 钨或卤钨;光学玻璃;氢或氘;石英 7. 羰基;n→л﹡;R 8. л→л﹡;n→л﹡

9. 大;短(蓝);小;长波方向

10.朗伯-比尔定律;稀溶液;单色光;化学因素;光学因素

11.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处理和显色器;0.2-0.7 12.被测物浓度;比色皿厚度;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 13.λmax;较小

14.波长;吸光度;浓度;吸光度

15吸光度最大处;峰与峰之间吸光度最小处;一个吸收峰旁边产生的一个曲折;图谱短波端强吸收而不成峰形

三、简答题

1.紫外吸收光谱中的主要的吸收带有R、K、B、E带及电荷迁移跃迁、配位场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等。

R带:处于较长波长范围,弱吸收,摩尔吸光系数值一般在100以内。 K带:摩尔吸光系数值一般大于104 ,为强带。

B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苯蒸气在230~270nm处出现精细结构的吸收峰。苯溶液谱带较宽。

E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分为E1和E2,都属于强带吸收。 电荷迁移跃迁:强度大,ε一般大于104。

配位场跃迁:吸收一般位于可见光区,强度较小。 2.略

**

3.电子跃迁有σ→σ 、л→л﹡、n→л﹡、n→σ类型。 **

四种类型跃迁所需能量σ →σ >n→σ≥л→л﹡>n→л﹡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л→л﹡或n→л﹡跃迁基团,能在紫外-可见光产生光谱。 4. 紫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带的位置受分子结构因素和测定条件等因素影响。如空间位阻、

跨环效应、溶剂效应和pH的影响。 5.略

四、计算题

1.解 A= E E

1%cl

1cm

o.5571£

===1123≈1.12×10 ?31cmcl0.4962?10?1M1#6ε=×E=×1123=2.65×104

101cm100.05×2.00= 0.001 00(g/lOOmL) 1001%

(s) cl =560×0.001 00×1=0.560

1cm

2.解 c(x)=

A(s)= E

ω样品=

0.551c(x)×100%=×100%=98.4%

0.560c(s)3.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样品和标准品的吸光度A1和A2,ε和1值相同,可以消去,故

A1A2?c1 c2

A1?c20.700?1.52?10?4 c1==3.04×10-4(mol/L)=[KMnO4]=[Mn]?A20.350c1?V1?MMn3.04?10?4?100?10?3?54.94ωMn==0.167% ?100%?m样品1.0004.解 E

10101%4?1.30?10? =ε×=456.5≈457

1cmM284.8 E样=

A样c样l?0.6421014.40?10?3?100= 445.8

?安定?E样E标?100?445.8?100?97.7% 456.55.解 BOH + HA → BA + H2O

ε= E

1%M×

1cm10 2.00×104 =

0.598229?1?B? ?3102.481?10?1 B=602

M = BOH = 602+17= 619 6.解 A=εcl ε=

A10.800=1600 ?c1l0.000500?1

c2=

A20.640?=0.000400 ?l1600?1 K稳=

[MX]0.000400=162.6≈163 ?[M][X](0.000500?0.000400)?(0.0250?0.000400)7.解 当A=0.434时,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小 c=

A0.434=2.411×10-5(mol/L) ?4?l1.80?10?1

m?0.5P?10?2.411?10?5?

55.851000 m=0.135(g)

8. 解 A=﹣lgT=﹣lg0.417 = 0.380 E

120001%?3?10??10?1.2?10 =

1cmM100.00.3801250A1250?100???100??31002?100%=79.2% El10021.20?10?1 ω样 =?100%?0.05000.05005-7

9.解 A1=εC1l=2.00×10×5.00×10×1=0.100 A2=εC2l=2.00×105×5.00×10-6×1=1.00

T1=10-A=10-0.100=0.794

T2=10-100=0.100

计算表明:吸光度范围为0.100~1.00,相应的透光率范围为0.794~0.100

?c0.434?T0.434?0.005?== -0.0273 = -2.73%

cTlgT0.794?lg0.794?c0.434?T0.434?0.005?== -0.0217 = -2.17%

cTlgT0.100?lg0.100A0.4141.解 E = =

1cmcl20.0?10?3=207

1000?100?110000.4001%?10E1cml100207?1?100%= ω原料药= ?100%?96.6% ?3?320.0?1020.0?10? 标示量注射液=

AAE1cm1%l?103?10.518??103?0.1?0.250(mg/mL) 1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