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目录

● 顺节气 天人相应养身体

Part 01 春生养肝防春困 ● 立春

激发生命原动力 ● 雨水

防寒潮,健肝脾 ● 惊蛰

警惕肝脏疾病的侵袭 ● 春分

保持阴阳平衡 ● 清明

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 谷雨

健脾去湿喜迎夏

Part 02 夏长养心消暑热 ● 立夏

夏季开始的时节 ● 小满

气温渐高,未病先防 ● 芒种

天气炎热,清补是关键 ● 夏至

调养身心是关键 ● 小暑

自我调理防苦夏 ● 大暑

防湿热,远离中暑

Part 03 秋收调和精气神 ● 立秋

凉爽季节的开始 ● 处暑

调作息,防“秋老虎” ● 白露

防秋燥伤阴 ● 秋分

滋润肺部最重要 ● 寒露

防范呼吸系统疾病 ● 霜降

外御寒,内清热

Part 04 冬藏敛阳又护阴 ● 立冬

养藏补阳不可少 ● 小雪

重在防寒健肾 ● 大雪

大雪藏热,防寒保暖 ● 冬至

阳气初生,进补好时机 ● 小寒

疏通气血,刻不容缓 ● 大寒

大寒,防风御寒

顺节气 天人相应养身体

在中国的农历历法中,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将全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相隔约15天,每一段就叫做节或气。居于月首的称为“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人也是自然界众多生物中的一种,同样要受到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制约。《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也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顺应节气,天人相应,是中医祛病养生的理论基石。

节气变化影响五脏六腑的健康 节气的更替变化反映着气候的变化差异,这种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的五脏六腑、生老病死。节气,不仅仅指导着古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也指导着如何祛病养生、延年益寿。比如“霜降”这一节气,所代表的气候含义是天气日趋寒冷,露水逐渐凝结成霜,将要到来的低温会危害秋收作物,农民应抓紧收取田间作物。同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胃肠疾病的患者,应该注意保养身体,调整作息、饮食,顺应气候变化,防止疾病发作。

立春

激发生命原动力 2月3~4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春季开始了。

立春阳气初生

万物复苏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欲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

气候日趋暖和 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上升和增多。

气候仍以风寒为主 虽然气候逐渐变暖,但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阳气和阴气势均力敌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

立春时节人体生理反应

人体脉象为弦脉 随着地气的升发,人的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这时,人的毛孔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人与自然是相通相应的,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会发现,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植物的营养也开始从根部向外走,但它并不是一出来就长树叶,而是先拱出一个尖尖的嫩芽。因为里面的气血已经向外走了,而外面依然寒冷,所以上升的阳气必然有个冲破的过程。初春的时候,中医号脉,大多是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有种绷紧向外张的感觉。

毛孔由闭合向开放的过渡 冬天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夏天完全开放,而春天正好是从闭合到向外开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只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于毛孔的逐步打开,以使气血畅通地向外散发。如果穿得少了,人体有自保功能,毛孔就自动闭合了。

春季肝气旺盛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人的肝气也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

立春时节养生原则

注意春捂防寒,防止感冒 由于春天仍以风寒为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春捂防寒,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上流感。

春季注意养肝护肝 随着春气的来到,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中医认为“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所谓调达就是指它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的生长,不喜欢受压抑。所以春天到了,人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去户外散步,这样才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

立春时节饮食进补方案

多吃青绿色蔬菜 饮食调养应从进食清爽绿色蔬菜、提升阳气出发,进而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可适当多吃辛甘的蔬菜,如大葱、香菜、韭菜、红枣、豆豉及花生等,胡萝卜、菜花、白菜及青椒等新鲜蔬菜,也有提升阳气之效,可多吃。 不宜吃酸味食物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适当多吃能补肝养肝的食物 平时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补肝益肝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鸭血、乌梅、豆制品、鸡蛋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立春时节日常起居指南

睡前睡后要按摩 立春时节,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双足尤其是涌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适,睡得更安稳。睡眠时头部应朝东方。早晨起来,先使头脑清醒,再睁开眼睛。

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接着将眼睛左右旋转九遍后,将双眼紧闭一会儿,然后猛睁开双眼。这样可以去除肝火过旺所致的眼中风火。

窒内除尘通风 由于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同时窒内空气污浊,在立春时节应打开门窗,对居室进行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的繁殖,以预防疾病。

其他养生之道

消除冬季积食操

1. 双手平举,单脚站立,轻轻踮起脚跟,保持3~5秒后放下脚根,一只脚做5次,再换另

一只脚,如此循环3~5分钟,感觉头目清醒了即可。

2. 双腿跨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维持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心

向内,举起右臂,尽量贴近耳后,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带动身体向左侧下压拉伸,细心感受右侧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弹压15秒后,换一侧重复此动作。下压时不需勉强,有轻微紧绷感即可。

立春时节做做这两节保健操可以按摩肝脏和脾胃,帮助身体排解冬季时体内的积食,是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

常练“立春正月节坐功”

每天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3点之间,盘腿坐,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上体连头向右转。目视右后上方。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即舌舐上腭,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律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风气积滞、劲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雨水

防寒潮,健肝脾 2月18~20日

公历里每年的2月18日前后就是雨水节气。“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这个节气的到来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会逐渐增多。

春雨纷飞,润物无声

冰雪消融 雨水一到,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完全过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了,天气开始变得暖和,冰雪也融化成水,所有的生命都准备绽放出新的活力。

雨量比冬季多 雨水节气到来,并不是说这一天一定会下雨,而是表示冬季少雨的现象将告一段落,从这一天开始,降水将逐渐频繁,春雨纷纷,润物细无声。 雨水到,农活忙 正如农谚所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然而此时北方往往干旱多风,雨水珍贵,正是“春雨贵如油”,这时小麦已越冬,开始返青,南方则雨水渐多,将开始插秧。

雨水时节人体生理反应

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冒 雨水的气温冷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初春的雨露会使室外温度骤降,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而抵抗力弱的小孩易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咳嗽、感冒。

容易感觉疲劳 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的皮肤毛孔、汗腺会产生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