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练点1:以计量史学考查商周时的王位继承

(2019·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B [根据材料商朝“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并结合所学西周宗法制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可得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故B项正确;夏朝时王位世袭制已经取代了禅让制,当时的王位继承注重父子、兄弟之间的传承,这是宗法世系、观念加强的表现,不是受禅让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君主寿命长短,与王位继承方式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非弱化血缘纽带关系,故D项错误。]

练点2:古代中国“孝”“悌”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

(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C.郡县制

B.禅让制 D.察举制

A [根据材料中“孝”“悌”“礼”“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范了礼乐秩序,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政权交接方式、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规范社会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B、C、D三项。]

练点3: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

(2015·全国卷Ⅰ)《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C [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

- 13 -

题号 传统考点 练点1 考出新意

命题特点 早期政治制度、商周王位继承 以计量方式,在学生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 题干材料是古代中国的“孝”“悌”思想,要求转换思维判断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练点2 练点3 转换思维 唯物史观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练点4:拓展教材考查中国古代治国理念

(2018·全国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A [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故选A项。]

练点5:深层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 [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朝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故D项错误。]

练点6:春秋战国时期商贸业的发展

(2017·全国卷Ⅱ)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

- 14 -

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A [由图片可以看出,“陶”位于济水之滨,“曹鲁之间”水运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霸战争”不利于经济交往与商贸发展,故排除B项;交通条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况,但不起决定作用,故排除C项;“城市规模扩大”题干没有涉及,故排除D项。]

练点7:周代青铜器铭文的历史价值

(2016·全国卷Ⅲ)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B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

题号 练点4 选材易懂 角度新颖 考出新意 考出深度

命题特点 材料浅显,以商汤的仁德之心创设情境,没有阅读障碍 暗含热点,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走出分封制的常规考点(内容、特点、作用等) 考政治对文化的影响,考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 练点5 - 15 -

春秋战国——时代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练点6 开阔视野 范蠡、子贡——“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私营商业兴起背景下的富商大贾; 陶、曹鲁——“天下之中,诸侯四通”的地理位置 练点7 热度不减 依然选择“周代”这一热考时期进行命题。不考周代的政治,转考西周的文化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D [由材料可知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礼乐制度向外传播,异族学习西周文化,故选D项;材料是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的比较,不是贵族与平民的比较,凸显不出贵族特权,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同时,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C项中不能说“保障了”应该说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并且材料的主旨是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的比较,故排除C项。]

2.在平定武庚(商纣王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王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西周这些做法旨在( )

A.拓展华夏文明的空间 B.削弱血缘政治影响 C.提高史官的政治地位 D.稳固西周统治秩序

D [以殷治殷和将微子启的儿子安排在王畿之地既是为了方便管理殷地也是为了辖制微子启,这样做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故选D项;宋地本身已经属于华夏区域,不算拓展,故排除A项;以殷治殷是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并非削弱血缘政治,故排除B项;微子启的儿子担任史官与提高史官地位无关,故排除C项。]

3.西周制度下,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 )

A.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 B.对诸侯区别对待引起了动乱 C.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核心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