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

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湖南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长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长沙科技发展总体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两型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科技发展指标基本完成,城市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一)科技加速引领创新创业

1、创新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荣获首批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并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和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成为城市创新、开放、合作的名片。7个区、县(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县(市)。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园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创建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社区等工作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亮点。

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年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60项以上,取得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超级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专利申请量从2006年的4714件增长到2010年的9071件;引进了节能高效冷凝锅炉等一批国际先进适用技术并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

本地转化率从16%提高到24%。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6家,市级创新型企业85家。

3、创新创业氛围逐步形成。长沙正积极打造“创业之都”,努力营造“创新发展、创业富民”的城市创新氛围。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业、留学人员创业、学生创业等创业富民项目;设立了“科学技术创新贡献奖”;每年定期举办系列科技创业活动。目前,由高校师生创办的科技企业达200余家,归国留学人员创办、领办或作为技术核心的企业达160家。 (二)科技强力支撑经济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壮大。“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5.7%。全市经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612家,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286.3亿元,同比增长40.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68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71%。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核心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高端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功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2、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注重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烟花、食品、烟草、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烟花产品已发展到20个大类、2000个品种、近万个规格,生产、燃放实行了电子控制。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有了极大提高。

3、科技助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强劲,现代传媒产业在全国形成了品牌效应,原创动漫技术及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软件产业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移动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呈现现代化、网络化、高

端化发展趋势。

4、科技惠农兴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优良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立了优质稻、生猪、花卉苗木、中药材等25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星火科技“12396”科技助农“直通车”信息工程、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科技有效提升城市品质

1、技术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功能日益凸显。启动了“两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资源集约、生态修复、疾病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等重大专项工程。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持续改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11.08%和22.16%。

2、科技促进城乡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科技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在城市公共管理、规划建设、减灾防灾、人口健康、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长沙三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科技支撑宜居城市建设作用不断显现。

3、公众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全市科普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类科普教育基地达到85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百万市民学科学等各类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市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四)科技不断优化自身发展环境

1、科技政策不断完善。围绕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目标,不断完善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了《加快长沙科技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暂行规定》等20余项政策法规,逐步形成了投融资、人才、财税、高新技术产业等系列科技政策体系,为全市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2、科技发展投入全面加大。采取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动的方式,全面加大了对科技发展的投入。2010年市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达2.49亿元,通过科技部、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立项获得经费7亿多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700亿元。全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攀升,从2006年的1.73%上升到2010年的2.0%,企业已逐渐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3、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集聚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和一流科研仪器设备。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立了数字媒体、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汽车及零部件等15个产业技术联盟。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支撑了创新创业和科技型企业发展。

4、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体制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优化。

长沙“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成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与进步摆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把面向国内外引进和整合创新资源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抓手,把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而推动了科技引领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与先进发达城市和全市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相比,我市科技发展还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制约瓶颈:一是科技人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掌握核心技术、有重大科技成果、能带领形成创新型团队的高层次科技领军型人才所占比例不高;二是支撑产业的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的部分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能够支撑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储备不足;三是科技创新的配套机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