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系列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4.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师说系列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4.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考点四、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考点五、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1)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3)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1)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

(2)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重点分析

1.正确理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正确理解破与立的关系,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是“破”;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立”。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和本质特点。改变世界的关键在于创新。因此,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2.准确把握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 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区别: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联系:①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②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思维辨析

1.全面把握“创新”,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理解

(1)创新的内容。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