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热点专题冲刺专题08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热点专题冲刺专题08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热点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尤其在中考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中规定中学初级阶段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查说明主要如下: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文言句式,理解古诗文句子的意思,翻译文言语句。

纵观江西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题,主要考查要点:1.把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熟练处理文言文的停顿、断句。2.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5.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尤其要注意文言文特殊现象: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6.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7.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从考点来看,考查的四个基本点没有大的变化:实词解释;名句或特色句子翻译;理解文章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偶尔也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虚词理解和联系实际迁移理解文章的主题。预计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将会继续秉承2018/2019年的命题特点,考点和能力的考查不会变化太大,难度和分值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在题设方面或许有新的突破。比如将有适当增加题内的分量。

一、(江苏省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

第 1 页 共 21 页

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dài)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还(xuán):同“旋”,转身。 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或谓君不善学 (2)王生益愠 ..(3)莫逾自厌 (4)迨年事蹉跎 ..【答案】(1)有人 (2)恼怒、恼恨 (3)满足 (4 )到,等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余 一 言 未 尽 而 君 变 色 以 去 几 欲 拒 人 千 里 之 外 【答案】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解析】本题是对考查朗读节奏的考查。划分朗读节奏时,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不亦善学乎 斯是陋室 (《陋室铭》) ..B.请铭之坐右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

C.以昭炯戒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但识之而不思之 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答题时要把词语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

第 2 页 共 21 页

意思去理解。A项,代词,这,此/判断动词,是;B项,代词,代指这或某个人/结构助词,译作“的”;C项,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用来”/介词,表示动作方式,可译为“把”“用”“拿”“靠”等;D项,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等/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等。故选D。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答案】(1)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就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悉”,全,全部;“冀”,希望。

5.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链接】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①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②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从文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等句子可以不难看出,对我们的启发是学习要善于思考,学习要注意方法,要勇于向别人请教等等。从“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等句描写的是求学中的衣食住行几方面的艰苦,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在学习中,要不怕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

参考译文: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擅于学习的人所应该

第 3 页 共 21 页

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作告诫。”

二、(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2020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线上教学效果调研检测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i):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 .②修竹万竿( ) .③杂然陈乎前( ) .④故名洗心( ) .

【答案】①遗憾 ②长、高 ③呈现 ④所以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中的“恨”是动词,古今异义词,译作“遗憾”;“修竹万竿”中的“修”是形容词,译作“长、高”;“杂然陈乎前”中的“陈”是动词,译作“呈

第 4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