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贯穿全剧始终的狗儿爷与祁水年幻象的对话使狗儿爷的心灵波动具有了可感的现象。假如说狗儿爷与祁永年的对话因存在于虚幻世界而显得幽深的话,那么,那方印章、那座牌楼则使狗儿爷的心迹得到了强烈而具体的表现。在被剥夺了土地和政治权利之后,祁永年那方神秘的印章特别使狗儿爷感到“欣欣然,怅怅然”,而一心想得到它。一方印章暗示了历史演进而涵括了丰富的内容,印章作为舞台符号从“听指”到“能指”的转化,其语义功能也在不知不觉间扩大了。更重要的是,狗儿爷与土地的关系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涵意。祁水年家的门楼则俨然而成为权利和理想的象征。在狗儿爷的命运发生转机的时候,他便对着门楼抒发着自己的欢欣;剧作家以现代意识观照传统,在民族意识与现代意识的撞击中,揭示出中国一代农民的悲剧性命运。既写出了千百年来小农经济文化意识对农民的禁锢,也有对民族文化意识的剖析和反思。命运悲剧从心灵悲剧的基点上展示,既从认识和意识的层次,又从潜意识和下意识的层次,给予人物以历史的厚实感和性格的整体性。

《狗儿爷涅梁》以意识流动为中心的戏剧结构,对人物命运及其深层感受的揭示以叙述的格式呈现;狗儿爷与幻觉和内心视像的对话也具有叙述性因素,而且,其目的直接指向与观众的交流;第三人称的叙述更是使观众从特定的戏剧幻觉中“间离”。第二段戏中,舞台同时分割为三个演区,狗儿爷在叙说割芝麻的事,祁水年幽幽地暗示着“狼肉贴不到狗身上”。在另一演区,陈大虎的神情则不无 :“这大概是我爹一生最得意的时刻。这点事怀里抱着我的时候他就说,手里领着我的时候他还说,现在,你们有工夫,就听他说。我想,听一回也就够了。风吹票子满地滚的时候,咱各打各的主意。”这些渗透着理性色彩的叙述,使把握狗儿爷的心路历程,思考狗儿爷的心态与时代变迁关系的可能性显得更为开阔。 在心理指向上由戏剧本体向观众群体的“迁徒”,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大走向。传统的再现主义戏剧以情节段落划分场幕,考虑悬念的构置和戏剧行为的开启,带有较强的理性成分,因而,戏剧创作“无场次”结构的出现,是对戏剧思维中理性、有序的反拔,也有利于在情绪自然的流动中引进观众的创造性思维。《狗儿爷涅架》把人物放在整个历史和社会的人生因果键中来考察,它用以承载这种情绪流程的也是“无场次”格式。《狗儿爷涅架》分为16节,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也没有按时间进行序列而展开的戏剧行为。表现主义戏剧注重主观世界的赤裸裸的强烈呈露,抛弃具体环境、完整的情节和有血有肉的人物的构建,以抽象而带有内审性质的笔触探寻人类内在的本质。《狗儿爷涅》明显地借鉴了表现主义戏剧的语汇,但是,它不是一部表现主义戏剧。

首先,《狗儿爷涅架》虽然没有环境的渲染,历史政治事件被推向背景。但是,背景推得不够远。狗儿爷承受着太沉重的社会压力,他的心路历程随社会政策的变迁而沉浮,心理空间的开握没有展示应有的自由度。

其次,《狗儿爷涅架》“无场次”的16节戏剧行为缺乏一种深深维系全剧的张力,尤其是后半部,由李万江、冯金花、苏连玉以及陈大虎和祁小梦所构成的人物关系也没有成为情绪结构充分展开的基础,狗儿爷的心路历程因病癫而没有继续发展。情绪结构没有向纵深处开掘,叙事性结构与此平列展开。使观众的审美过程造成了障碍。

因此,从整体的艺术倾向看,《狗儿爷涅架》依然与注重人物性格刻画与塑造的再现主义戏剧的表现风格吻合。从这个角度分析,陈小虎和祁小梦就缺乏鲜明的个性,他们既不能以独特的内涵纳入狗儿爷的情绪流程中,也没有自己戏剧行为展开的逻辑线索。

21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狗儿爷涅架》的戏剧语言具有来之于生活的鲜活、清新的气息,剧作家同时赋予其独特的个性鲜明的幽默感。狗儿爷一上场就展现了他把担其性格流变的依据:“说咱狗儿爷上炕认得媳妇,下炕认得鞋,出门认得地——不对!这地可不像媳妇,它不吵闹,不赶集不上庙,不闹脾气。小媳妇子要不待见你,就捏手捏脚,扭扭拉拉,小脸儿一调,给你看后脊梁。地呢,又随和又绵软,谁都能种,谁都难收。大炮一响,媳妇抱着孩子、火燎屁股似地随人群跑了。穷的跑了,富的也跑了。地不跑,它陪着我,我陪着它……”闻其声如见其人,狗儿爷特殊的性格,随着话语自然地沉出来了,又使阅读者感受到蕴涵丰富的背景。 剧本以狗儿爷为叙述主体使剧作经常出现一些独白式的长篇叙述。如陈述“割芝麻”有400多字,“护门楼”有500多字,最长的一段是在人马土地归大堆后的“月夜哭坟”,有900来字。剧作家注意在节奏、色彩上产生变化,以清晰的层次,具体的视像使之富有动作感。 剧作题旨和人物形象有丰厚的层面,它得助于有充分潜台词可控掘的人物语言,但它并不故作深沉,而是在自然的流动中透出警辟精刻的哲理性内涵。狗儿爷心疼“菊花青”,半夜里偷偷把自己攒的口粮喂给它吃,“那小子,把着一槽牲口,他不经心喂,还不让别人喂。幸好,没让他看见。可我把料往槽里一倒,忽拉伸过来八张嘴。三下两晃料没啦,吃到菊花青嘴里没几个豆豆儿。这大锅吃饭,大槽喂料,谁也甭打算上膘。瞧这么着,非叭架不可……”又如狗儿爷与祁永年关于印章匣匣的争执,台词背后的象征性意蕴在不知不觉中泛逸出来,深深地穿透进了人物的灵魂。

《狗儿爷涅架》具有民族文化质感和自然灵性的戏剧语言,不仅以深刻的概括力和丰富的涵盖面揭示着剧作的题旨,也使狗儿爷这位悲剧性的农民形象获得了多层面的意义。借助新的艺术视角表现狗儿爷的特殊心态,表明传统的具有写实倾向的再现主义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已进入了现代意识烛照下的新的境界。假如说《小井胡同》是在对过去的纵向承继而使再现主义戏剧的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狗儿爷涅架》则是以纵横的多种借鉴,使再现主义戏剧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十七年”传统戏曲的改革;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1、田汉、郭沫若历史题材话剧的艺术特色

这里所说的“富有浪漫精神”的剧作,是指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但抒情性强,想象丰富,理想色彩较浓。如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等。本编第二章中的《枯木逢春》和《王昭君》也具有一定的浪漫精神。至于1958—1959年“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一批所谓“浪漫主义”剧作,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共产风”、“浮夸风”登台表演一番而已,内容既假且空,不久就销声匿迹了。

无论是富有浪漫精神的剧作,还是浪漫主义的剧作,都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正确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只有这样,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有长演不衰的生命力。 郭沫若的《蔡文姬》

22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人,著名史剧作家。早在1923年,他就开始历史剧的创作。抗战时期,他创作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其中《屈原》的演出在国统区曾产生巨大的影响。

建国以后,郭沫若为新中国的话剧舞台奉献了历史剧新作《蔡文姬》(原载《收获》1959年第3期)和《武则天》。前者思想艺术成就较高,是这一时期的话剧精品之一;后者通过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显示了武则天作为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开明君主的思想性格。 作者在《蔡文姬》的《序》中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他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是替曹操翻案。曹操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在封建时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以前我们受到宋以来的正统观念的束缚,对他的评价是太不公平了。”于是他选了“文姬归汉”这个故事,通过它来表彰曹操。

剧本的前三幕,曹操没有出场,但通过董汜、周近、单于等剧中人物之口,已从侧面描绘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雄才大略,而且从“文姬归汉”这一剧情中,观众已感到他的无处不在,为他以后的出场,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第四幕曹操第一次出场,当时他和曹丕一起论诗,主要表现曹操的精辟的文学见解和对贤才的思慕。这一幕还写了作为政治家的曹操的广阔坦荡的胸怀。周近进谗,诬董汜“暗通关节”,曹操马上一道勒令,“着即令其自裁”,表现出他嫉恶如仇,不拘私情,但也可以看出他遇事急躁,缺乏冷静。可贵的是,当他一但发觉自己由于轻信差一点枉杀无辜时,立即认错。撤销前令,还给董汜加官晋爵,并以远相之尊向蔡文姬深深一揖,感谢她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从中汲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教训。第五幕写曹操关心蔡文姬的婚期大事,撮合并主持了董、蔡的婚礼,突出他通情达理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至此,一位集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具有诸多美好品质的贤明丞相相的形象出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红脸曹操”的出现,是历史剧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突破,显示了作者惊人的胆识和艺术才华。

曹操虽是作者着力刻划的人物,但从艺术形象的完美和感人力量来说,还是蔡文姬。从剧本的结构和情节来看,处在整个戏的矛盾中心的人物,也是蔡文姬,而不是曹操。 蔡文姬是一个饱经忧患、感情深沉的妇女,又是一位胸怀宽广、才气横溢的爱国诗人。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时,始终牢牢把握住她内心矛盾和冲突的真实性、复杂性,在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

剧本一开始,蔡文姬就处在尖锐的矛盾游涡中。曹操派使者来接她回汉继承父业,把饱经战乱、家破人亡独处异地12载的蔡文姬一下子推到命运的十字路口: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搜集整理父亲的遗著、这是她多年的梦想,可这得抛儿别女,经受比死别还要难受的生离。“到底是回去,还是不回去?”激烈的思想斗争营造了紧张的舞台氛围,观众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后来,在董汜的解释和劝导下,蔡文姬毅然踏上了归程。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文姬归汉途中,思念子女之情尤甚,以至终日悲苦,夜不成眠。第三幕她在长安郊外父亲墓前哭诉衷肠的一段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她的这种感情。董汜再次晓以大义,劝她不要“沉溺在悲哀里”,希望她“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使她鼓起勇气,继续前进。蔡文姬归汉后,立即投人到整理父亲遗著的工作中去。剧本还通过周近诬陷、董汜蒙冤、蔡文姬披发向曹操言明事实真相等戏剧场面,表现她的胆识和勇气。

23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支持,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谢谢支持! 随着戏剧冲突波澜起伏地向前推进,蔡文姬的性格得到一一揭示,她的思想境界也步步升华。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留芳后世的爱国女诗人的形象,光辉地矗立在读者、观众面前。 郭沫若在《禁文姬。序》中称:“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剧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类似的生活经历和磨难使作者在创造蔡文姬时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倾注自己的心血,这或许是蔡文姬这一艺术形象之所以光彩照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丰富的想象,浓郁的诗意,优美的抒情,是《蔡文姬》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作为一位杰出的史剧作家,郭沫若在写《蔡文姬》时既把握历史的精神,又不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他是在借史事的影子来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尽可能有史实的依据、并且不失历史真实限制的前提下,他把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改变为“红脸”曹操;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他以生花妙笔探入蔡文姬内心深处,写出她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曹操和蔡文姬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意愿与理想。作为一个著名的抒情诗人,郭沫若是用写诗的激情构思剧本,用诗的语言提炼情节、刻画人物、创造意境的。剧中人物的对话,大多是诗一般的抒情语言,尤其在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时,更用大段的抒情诗般的独白。缠绵哀怨的《胡笳十八拍》贯穿全剧,既揭示蔡文姬的感情世界,又增添了作品浓厚的诗情画意。最后一幕那首《重睹芳华》,在表达女诗人幸福心情的同时,把全剧的抒情气氛推向高潮。 第二节 田汉的《关汉卿》

田汉(1898—1968),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工作的先驱者。建国以前的话剧代表作品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和《丽人行》等。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在担任一些文化事业领导工作的同时,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及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其中《关汉卿》和《谢瑶环》,无论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新的更高的成就。

田汉创作十场历史剧《文成公主》(原载《剧本》1960年5月号)的目的,是讴歌历史上的民族友好关系,以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他根据史料中有关文成公主入藏事迹的记载,大胆想象。围绕唐藩联姻来构建戏剧冲突,在冲突中塑造文成公主的形象。文成公主美丽端庄。聪慧勇敢,精通文史,擅长武艺。她遵王命远嫁英主松赞干布,并“把文化做为妆奁”。但她毕竟久居深宫,要到遥远苦寒的吐蕃去、不仅对肩负的重任感到胆怯,而且离别双亲更觉难舍。剧本用大胆的笔墨,写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那惊心动魄的戏剧情节,那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还有那声情交融、抑扬顿挫的大段人物内心独白,把女主人公复杂激荡的感情起伏表达得准确、生动。

《关汉卿》(原载《剧本》1958年第5期),是田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周年而创作的。在资料严重缺乏的困难情况下,田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分析了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人民的生活,研究了关汉卿现存的全部著作,发挥他那天马行空般的艺术想象能力,以如 之笔写出了这部杰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