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兆瓦光电土建及安装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0兆瓦光电土建及安装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孟弗斯万年20MWP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检查如下:

根据设计图纸,检查柜内及柜与柜之间的连接线是否正确。 空载操作

按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主回路不通电,仅将控制回路接上,检查各控制电路是否正常,空操作各电源开关,检查是否有损坏情况。

输出断开,每台设备输入加电,检查内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输出参数是否正常。 子系统调试

独立运行的一个小型电气系统的调试。本方案中分系统的调试为电池组件、光伏阵列防雷汇流箱、直流防雷配电柜及单套逆变器到交流电网接入的分系统的调试。

轻载调试

出线开关均断开,进线开关送临时电,按设计图要求进行调试,分步上电。按汇流箱、配电柜柜、逆变器顺序逐级试验检查,上级设备正常才能进行下级设备的调试。

联动调试

整个子系统加电,检查各设备接口处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如不满足,应立即停机检查,故障排除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通电要求:现场设备调试时,必须采用临时电源。

模拟试验:根据设计设计相关要求,分别模拟设备各种保护动作,检查保护动作是否正常。

全部调试工作结束之后,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系统调试

在各设备的单体调试完成并验收合格,上报相关部门单体调试报告批准后整体调试方能进行。系统调试是建立在各子系统调试都通过的基础上,相关设备及其接口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

44

孟弗斯万年20MWP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六章 质量保证预防措施

第一节 施工管理网络 同上

第二节 质量目标管理网络

1.加强各分段项目管理 2.落实岗位责任 3.各分项按工种书面交底 4.各分项质量验收 1.合理设置岗位指定专项控制点 2.跟踪管理 1.加强自检互检专检 2.落实整改措施 3.评定及奖罚 4.建立总承包质量例会制度 工 作 质 量 检 查 制 度 质量目标 1.保证主要分项合格 2.保证各分部评定合格 3.保证竣工工程评定合格 1.指定质量控制点 2.跟踪管理 3.分析改进 质量责任制 质量控制点 第三节 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

1、建立有权威的质量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成员有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班长等组成,配备专职检查人员。

2、由公司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组成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审核工程实施全过程。 3、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

4、所有参施人员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技艺、健康的体质。 第四节 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45

孟弗斯万年20MWP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认真抓好质量意识教育,使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主题思想。

2、优化各单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施工作业指导书。

3、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学习各项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施工组织设计,并且进行技术交流及技术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原材料货源,保证运输供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各道工序施工者要做好技术、质量交底,使操作人明确操作工艺,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

(1)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验收规范及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且加强半成品和成品的保护工作。

(2)认真做好施工日记,及时办理各项工程变更核定单位,做好各类工程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3)对分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三检一监”制,对人员实行定人、定岗、挂牌施工、层层把关,及时搞好质量等级的验收评定工作,对主要工序开展TQC活动。

(4)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经业主、质检站验收合格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质检员、工程技术人员广泛收集现场的质量信息经整理传递至决策层,决策层对质量异常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下达执行机构(工程部门),执行机构及时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从而形成一个既迅速、又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

(6)抓好班组自检、互检、各班级施工人员分清职责。

(7)严格按照工序交接制度,由于操作原因,前道工序未合格的,均有施工班组限期改正。

(8)认真编制分项工程作业计划或工艺卡、操作要点、图纸交底卡、各工程施工均遵照有关规范和施工工艺卡进行执行。

第五节 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三规范”,即施工工艺规范、施工操作规范、工程验评规范。 2、工序作业前实施技术要素、质量目标交底,工序作业后进行自检、工序或工种交接检,须记录签字方有效。前道工序末达到质量标准,不允许后道工序施工。

3、在施工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计划(P1a 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执行,即PDCA循环。并进一步将四阶分为如下八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46

孟弗斯万年20MWP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 (3)抓住主要矛盾,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措施。 (5)即实施阶段,执行措施。

(6)即检查阶段,检查计划措施实施后的效果。 (7)总结经验,巩固措施,制定标准,形成制度。

(8)提出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或尚未解决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4、实行“三检一监”,即班组自检、工序工种互检、项目核检、公司监检,业主、监理、质监部门抽检和督检。

5、混凝土配合比,先做试配,试验达标后现实地挂牌作业。

6、完善服务,满足业主要求,认真听取和吸收监理、设计、质监部门的合理建议与要求,并落实相应措施。

7、项目质量管理小组,不定期(每半个月不少于一次)组织召开工程质量分析会,审查前期质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展开下期质量控制措施。

8、对工程所需的铅垂仪、经纬仪、水准仪、计衡器等计量器具、检测量具,按标准定期校正、测试,并作出标识,记录入册。

9、加强工程各类技术资料管理,专职控制,及时填报,收集整理归档保管。 10、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严格按照级配单中的数量进行配料,严格计量,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第六节 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 、材料管理质量目标:材料采购必查“四证”,材料进场把好“四道验收关”,施工期间动态控制,资料台帐齐全,保质、保量。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4、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正确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加强材料限额管理和发放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生锈。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