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鲁科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鲁科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课标要求]

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 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4.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

同周期元素,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顺序:

(1)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减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还原性逐渐减弱。 (4)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

1.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项目 Na+H2O 与水反应 Mg+H2O Mg+HCl 与酸的反应 Al+HCl 反应较剧烈, 生成气体 失电子能力:Mg>Al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常温下, 反应剧烈, 酚酞变红色 失电子能力:加热反应缓慢, 酚酞变浅红色 Na>Mg 实验结论

反应剧烈, 生成大量气体

结论 失电子能力:Na>Mg>Al 2.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较 氢氧化 物比较 结论

1.元素原子失电子数目越多, 失电子能力越强吗?

提示:不是。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只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 而与失电子的多少无直接关系。

2.如何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单质失电子能力?

提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到右金属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相应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即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 失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 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3)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来说, 碱性越强, 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4)比较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对主族元素而言, 最高价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则对应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弱。

(5)比较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在水溶液里若Xn+Y―→X+Ym, 则Y比X失电子能力强。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碱性:NaOH>Mg(OH)2>Al(OH)3, 故还原性:Na>Mg>Al(√) (2)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 还原性越强(×)

(3)Mg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Na不能, 故金属性:Mg>Na(×) (4)熔点、硬度:Al>Na, 故金属性:Na>Al(×) (5)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2.下列叙述中一定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

钠 强碱 镁 中强碱 碱性逐渐减弱 失电子能力:钠>镁>铝 铝 两性氢氧化物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 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 而B不能

解析:选D 金属性强弱不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少或电子层数的多少, A、B错误。选项C未说明与酸反应的快慢。同等条件下, 与酸反应越剧烈, 放出H2越快, 则金属越活泼, 与放出H2的多少无关;选项D正确, 因为只有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才能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H2, 而较不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

3.已知钡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钾和钠之间, 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 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 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 使之成为锌离子

解析:选B 由于金属活动性:K>Ba>Na, 故金属钡与水剧烈反应:Ba+2H2O===Ba(OH)2+H2↑, 则A、C、D三项不正确。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

Si、P、S、Cl得电子能力强弱比较

元素(单质) Si P 磷蒸气和氢气能与H2反应 高温, 很难反应 反应, 但相当困难 化学式 气态氢 化物 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由弱到强 化学式 酸性 H4SiO4 不溶性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比H2SO4酸性强 稳定性 SiH4 不稳定 PH3 不稳定 S 硫加热和氢气缓慢反应 H2S 较稳定 HCl 稳定 光照或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Cl +

Si P S Cl结论 ――――――――――→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越难, 生成相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提示:不对。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越易, 生成相应的氢化物才越稳定。 2.由H2SO4的酸性大于HClO的酸性, 可推断S的非金属性大于Cl的非金属性? 提示:不对。因为HClO不是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无法判断两者的非金属性强弱。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即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表明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2)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弱;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 表明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4)置换反应:对于特定的置换反应, 一种非金属单质能把另一种非金属单质从它的盐溶液或酸溶液里置换出来, 表明前一种元素非金属性较强, 被置换出的非金属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弱。

(5)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PH3的稳定性比SiH4强(√)

(2)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3)酸性:HClO4>H2SO4>H3PO4(√)

(4)同周期元素X、Y, 若半径:X>Y,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2.下列不能说明氯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原子强的事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 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B.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