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代词人秦观的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对宋代词人秦观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区分整体和局部,要从全局来看问题。如说刘备只是一霸者,因而诸葛亮也只能是一霸者之臣。以上例子说明秦观对辩证法的规律烂熟于心,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这就使他的策论议论锋起,辩才雄健,论析周密。他对辩证法的掌握是自觉的,在他哲学论文如《变化论》、《浩气传》中,对辩证法的规律均有直接的表述。这与策论中的体现是殊途同源,异曲同工。当然,他不可能到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因而在他的策论中有不少不审情势,不务实际的言论,这是不足为怪的。

语言平易自然,词采绚发,这是秦观策论写作的第三个特色。制策为说动人主,必须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如果艰深晦涩,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他写作受《史记》、《汉书》影响颇深,不仅大量引用二书中的史实,而且学习其笔法,有意识地将具体的叙述、逼真的描摹和犀利的议论结合起来。这使他的策论文彩斐然,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氛。

对于秦观策论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不一。宋代吕居仁云:“如秦少游之才,终身从东坡步骤次第,上宗西汉,可谓善学矣”(《童蒙师训》)。稍后陈善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少游“所进论策辞句颇若刻露,不甚含蓄,若比坡不觉望洋而叹也”(《扪虱新话》卷六)。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的看法,大体上接近后者,认为秦文发露无遗,与东坡比相去甚远。他说:“东坡之文,恣而有检,趣而能韵,广渺浩瀚中能自为收束,此少游之所短也。”所短的原因即在于“终

身从东坡步骤次第”,“实则学东坡之似者,无若少游,此少游之所以不及东坡也”(《林氏选评名家文集·淮海集序》)。此说颇有见地,因为学习只能取得借鉴,而不能代替创造。如果邯郸学步,体规画圆,作家的才能就无法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