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S?0; (b)?S?0; (c)?S?0; (d)不能判断?S的符号。

8. 298 K和101.325 kPa下,若把Pb和Cu(CH3COO)2的反应安排在电池中以可逆的方式进行。系统作出电功91.84 kJ,同时电池吸热213.6 kJ。则( )。

(a)△U>0,△S<0; (b)△U<0,△S>0;

(c)△U<0,△S<0; (d)△U>0,△S>0。

9.在101.325 kPa, -5℃过冷水结冰,则此过程的△H( ); △S( ); △G( ); △Samb( )。 (a) >0; (b) =0; (c) <0; (d)无法确定。 10. 在-10 ℃、p 压力下, 过冷水自动凝结成冰,若此过程的熵变为?S,且过程的热为Q,则( )。 (a)?S (c)?S?0,?S??0,?S?QTQT?0?0; (b)?S?0,?S?QTQT?0;

; (d)?S?0,?S??0

11.在绝热密闭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系统终态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此过程的△U( ),△H( ),△S( ),△Samb( )。

(a) >0; (b) =0; (c) <0; (d)无法确定。 1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一等温不可逆压缩过程,则有( )。

(a)△S>0; (b)△S=0;

(c)△S<0; (d) 无法判断△S的正负。 13. 1 mol理想气体从始态p1 ,V1,T1分别经两种不同途径变化到终态(1)绝热可逆压缩p2,V2,T2(2)恒外压下绝热压缩到p2',V2,T2',则( )。

(a)T2=T2',p2=p2'; (b)T2>T2',p2>p2';

(c)T2<T2',p2<p2'; (d) T2<T2',p2>p2'。

$14.若已知某化学反应的?rCp,m?0,则该反应的?rSm随温度升高而( )。 (a) 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偏微分中,数值小于零的是( )。 (a) ????H??H???; (b) ???S?p??p?S; (c) ?

??G?

???p?T

; (d)???S????p?T。

1mol,并均从同一始态T1,p1,V1出发,经绝

16 状态方程为pVm?RT?bp?b?0?的真实气体和理想气体各

热可逆膨胀到相同的V2时,则两系统的过程△U(真实气体)( )△U(理想气体);△S(真实气体)( )△S(理想气体)。

(a) >0; (b) =0; (c) <0; (d)无法确定。 17.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 pVm=RT+bp(b是大于零的常数),此气体向真空绝热膨胀后的温度(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无法判断。

18 加压的液态氨NH3?l?通过节流阀而迅速蒸发为气态氨NH3?g?,则此过程的△U( );△H( ); △S( )。

(a) >0; (b) =0; (c) <0; (d)无法确定。

19.在一带活塞的绝热气缸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系统的终态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则此过程的W( );△H( );△S( ); △G( )。

(a) >0; (b) =0; (c) <0; (d)无法确定。

$$20 在25℃时?fGm?石墨?( ), ?fGm?金刚石?( )。 (a) >0; (b) =0; (c) <0; (d)无法确定。

21 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1mol 100℃,101.325kPa的液体水全部蒸发为100℃, 101. 325 kPa的水蒸气,此过程的△H( );△S( ); △A( )。

(a) >0; (b) =0; (c) <0; (d)无法确定。 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一等温不可逆压缩过程,则有( )。

(a)?G??A; (b)?G??A; (c)?G??A; (d)无法确定。

23. 1 mol、300K、100 kPa的理想气体, 在外压恒定为10 kPa条件下,体积等温膨胀为原来的10倍,

第 5 页 共 27 页

此过程的?G?( )。

(a) 0; (b) 19.1 J; (c) 5743 J; (d) -5743 J。

24. 某纯物质的液体凝固时,液体的密度大于固体的密度,则该液体的凝固点随压力升高而(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其变化。 25. 在一定的温度下,任何系统的吉布斯函数之值均随压力增加而(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第四章

(一) 1. 给出下列公式使用条件 (1) dG(4) Δmix??SdT?Vdp???BBdnB(2) ????dn?BB?0?B??0自发=0平衡(3) pB?kx,B?xB

S??R?nBlnxBB*(5) ΔTf?Kf?bB(6) ?V?nBRT(7) aB?pB/pB

?B/(yBp)?p?B/pB (8) ?B?p2. 写出下列定律或定义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所用符号的意义。

(1) 偏摩尔量:(2)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化学势:(3) 拉乌尔定律:(4) 稀溶液沸点升高公式: 3. 当挥发性溶质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溶剂符合 定律,溶质符合 定 律;而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是: 。

*4. A、B两组分形成下列各系统,B物质的亨利常数kx,B与其饱和蒸汽压pB相比大小。

*(1) A与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kx,B pB;

*(2) A与B形成一般正偏差系统: kx,B pB;

*(3) A与B形成一般负偏差系统: kx,B pB。

5. 纯实际气体化学势μ(T.p)= ,?$(T)是指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μB = ,气体的标准态是指 ;稀溶液中溶质B的化学势可表示为 ,溶质B的标准态为 。 6. 已知水的下列各种状态,试分析比较所给各组化学势的大小。 已知:(1) 100℃、1 atm、液态; (2) 100℃、1 atm、气态; (3) 100℃、2 atm、液态; (4) 100℃、2 atm、气态; (5) 101℃、1 atm、液态; (6) 101℃、1 atm、气态。 比较:(1) ?(1) ?(2);(2) ?(1) ?(3);

(3) ?(2) ?(4);(4) ?(4) ?(1);(5) ?(5) ?(6) 7. 如右图由A和B组成的二组分溶液,以质 量摩尔浓度表示组成时,溶质的标准态相当于图 上的 点.

8. 理想液态混合物是指 ; 其混合性质有: 。

9. 稀溶液的依数性指 ;这些性质仅与 有关。

第 6 页 共 27 页

3

pB=pB*xB p/[p] 1 pB=kb,BbB

4

2 0 1

A bB/[b]→ B

10. 纯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构成稀的水溶液,与纯水相比较其饱和蒸气压 ,沸点 ,凝固点 。

11. 真实液态混合物中组分B的活度aB的定义为: 。

(二) 1. 已知100℃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133.322 kPa,液体B为66.661 kPa,假设A和B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当A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在气相中A的摩尔分数为( )。 (A) 1; (B) 1/2; (C) 2/3; (D) 1/3

2. 已知某挥发性溶质的蒸气压为0.067 kPa,某纯溶剂的蒸气压为26.664 kPa,该溶质在此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02,则此饱和溶液(假设为理想溶液)的蒸气压为( )。 (A) 26.133 kPa; (B) 0.600 kPa; (C) 26.198 kPa; (D) 0.599 kPa ※3. 若[?lnp/?yA(g)]T<0,即气相中A组分增加dyA(g),总压降低,则( )。

(A) 气相中A组分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组分的浓度; (B) 气相中A组分的浓度大于液相中A组分的浓度;

(C) 气相中A组分的浓度等于液相中A组分的浓度; (D) 不确定。

4. 在0℃和101.325 kPa下,1dm3水能溶解49 cm3的氧气和23.5 cm3的氮气,在0℃和101.325 kPa下,1 dm3水能溶解( )cm3空气。(A) 25.5; (B) 28.6; (C) 96.0; (D) 72.5 5. 在25℃、101.325 kPa下,CH4(g)在水中和在苯中的亨利系数分别为4.1853106 kPa和5.6943104 kPa,则( ). (A) CH4(g)在苯中的溶度大于CH4(g)在水中的溶度; (B) CH4(g)在苯中的溶度小于CH4(g)在水中的溶度; (C) CH4(g)在苯中的溶度等于CH4(g)在水中的溶度。 (D) 不确定

6. 下列物理量属于偏摩尔量的是( ),属于化学势的是( )。 (A)

(?H/?nB)T,p,nC (B)

(?U/?nB)S,V,nC (C)

(?U/?nB)S,p,nC

(D) (?G/?nB)T,p,n (E) (?H/?nB)S,p,n (F) (?G/?nB)T,x,nC

CC7. 由吉布斯—杜亥姆方?nBBdxB?0可知,当二组分混合物的组成发生微小变化时,如果一组分的偏摩

尔量增大,则另一组的偏摩尔量必然(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33

8. 298 K、101.325 kPa下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0.002 m (溶有0.5mol萘),第二瓶为0.001 m (溶有0.25mol萘),若以?1、

?2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 ) 。

?1/2?2(A) ?1?10?2; (B) ?1?2?2; (C) ?1; (D) ?1??2

9. 在α、β两相中都含有A和B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 )正确?

??(A) ?A??B; (B) ?A??A; (C) ?A??B; (D) 不确定

????10. 封闭的箱子处于恒温环境中,箱内有二杯液体:A杯为纯水,B杯为蔗糖水溶液。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 )。 (A) A杯水减少,B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B) B杯水减少,B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C) A杯变成空杯,B杯水满后并溢出;

(D) B杯水干,并剩有蔗糖晶种,A杯水满后并溢出。

11. 在恒温恒压下,A、B两液体混合成理想溶液,此过程( )等于0。 (A) ΔH; (B)ΔS; (C)ΔA; (D)ΔG。

12. 水中加入少量乙醇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 )。 (A) 升高; (B)降低; (C)不可知; (D)无变化。

13. 在100 g水中含有4.5 g某纯非电解质物质,于-0.465 ℃时结冰,该溶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下列

第 7 页 共 27 页

哪一个数值( )。已知水的Kf =1.86 K2mol-12kg (A) 135; (B)172.4; (C)90; (D)180

14. 溶剂中加入溶质构成稀溶液,会引起凝固点下降,此时析出的固体为( )。 (A) 纯溶质; (B)纯溶剂; (C)混合固体; (D)固溶体。 15. 在660.7 K时,钾的蒸气压为0.443 kPa,当钾与汞形成溶液,且x钾=0.5时,钾的蒸气压是0.1427 kPa,则钾在溶液的活度及活度因子分别为( )。

(A) 0.3221,0.6442; (B) 3.0343,0.1648; (C) 0.5,1.0; (D) 0.4031,0.8602。

第五章

(一) 2. 温度为T的某抽空容器中,NH4HCO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4HCO3(s)=NH3(g) + CO2(g) + H2O(g)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压为60 kPa,则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 3. 已知反应B2(g)=2B(g)的Δ则此反应的ΔΔrSm$rrGm$与T的关系为ΔrrGm?8.0?10RK-10RTln(T/K)?55RT$$3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Hm$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为ΔHm$= ;ΔrSm= ;lnK$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为lnK$= 。若

$$T=1000K,p=200kPa,则题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与B2(g)的平衡转化率α分别为K= ,α= 。

4.已知1000 K时反应: (1) 2CO(g)+O2(g)=2CO2(g)的K$1?2.752?1020; (2) C(s)+CO2(g)=2CO(g)的K$3$2?1.719;

则此温度下反应(3) 2C(s)+ O2(g)= 2CO(g)的K= 。

6. 在T=600K,总压p=3310 Pa下,反应A(g)+B(g)=2C(g) 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AnB?nBnC?1,则此反应的ΔrGm5

= ;ΔrGm$= ;K$= 。

7. 在T=293.15K,V=2.4 dm3的抽空容器中装有过量的NH4HS(s),发生分解反应

NH4HS(s)=NH3(g)+ H2S(g)

平衡压力为45.3 kPa。则(1) 此反应的K$= ;(2) 平衡时NH3(g)的物质的量n1(NH3)= ;(3) 若向上述平衡系统中通入N2(g),使N2(g)的分压p(N2)= 20 kPa;此时系统的总压p= ;n2(NH3)= 。

(二)1. 反应PCl5=PCl3+Cl2在200℃平衡时有48.5%的PCl5分解,而300℃平衡时有97% 的PCl5分解,则反应是( )反应。 (a)吸热 (b)放热 (c)无热效应 2. 恒T、p下化学反应,可用(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a)ΔrGm$ (b)ΔrGm (c)ΔS?系? (d)K

$$$3. 某化学反应ΔrHm?298K?<0, ΔrSm?298K?>0, ΔrGm=0, 则K( ) 。

$(a)>1, 且随T↑而↑ (b)>1, 且随T↑而↓ (c)<1, 且随T↑而↑ (d)<1, 且随T↑而↓

$$?RTlnJp,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ΔrGm将改变,Δ4. 化学反应等温式ΔrGm?ΔrGmrGm和Jp ( )。

(a)都随之改变 (b)都不变 (c)Jp变,ΔrGm不变 (d)ΔrGm变Jp不变

5. 恒T、p气相反应2A+B=C平衡时nA=3mol,nB=3mol,nC=2mol ,于平衡物系中添加1molB,指出用哪

第 8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