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1-2020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华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1-2020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道路 华县县城现状道路网结构呈方格网状,道路骨架呈“六横三纵”,“六横”为西关街(东关街)、文体路、新华路、吴溪路、子仪大街和省道101;“三纵”为杏林路、新秦路和军民路。现状道路总长约16.1公里,道路网密度为3.4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总面积34.1公顷,人均为6.82平方米,道路占总建设用地的7.26%。

(2)、内部交通 由于县城被陇海铁路和西潼高速公路分割成两个部分,南北部的交通联系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南北部道路交通各成一独立系统,其间的联系通道仅由新秦路承担,是县城发展的一大障碍。

3、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道路面积略为偏低,不及国家标准,国标是人均8-16平方米。

(2)、应进一步加强市政管理工作,禁止占道经营,强化道路的交通功能。

(3)、南北部交通联系薄弱,也是本次规划将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交通管制系统不健全,目前仅在新秦路与新华路交叉口设一处信号灯控制,其余均为交警指挥,这是一交通隐患。

(5)、县城目前尚无专业的社会停车场,车辆停放随意性强。 (6)、铁路货物的交通联络不方便,车流通道仅为杏林南路,且路况不佳。

(二)规划 1、目标

(1)、完善道路系统,达到人行其道,物畅其流。 (2)、健全交通体系,为城市交通提供政策性依据。 (3)、建立更富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2、原则

本次规划本着县城实际情况与国家相关规范相协调,同时顾及城市防灾原则,充分发挥道路的各项功能,力争达到规划的总体目标。

3、路网结构

规划路网总体上仍呈方格网状结构,同时具备以下几项特征: (1)、纵向以新秦路为主轴,横向以省道101为主轴形成南北部的交通主轴向,两条路的道路红线分别为 50米和40米,是县城纵向和横向交通流的主要集散通道。

(2)、县城南北部交通联络形成以新秦路为主,以少华路,东环路和龙山路为辅的系统;为了更好的解决西南部工业区与老城区的联系,规划沿化工二路北上新建联络公路与新华街相接,此路的建设将会大大减轻东南部各条道路的南北向交通负荷。

(3)、支路的规划使城市具有更好的交通可达性,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交通盲区。 (4)、道路指标的确定

本次规划道路等级分三级,分别为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主干路红线宽度为25-6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4-30米,支路红线宽度为20米。道路横断面的布置详见《道路横断面形式表》。

(5)、为了更好地解决铁路货物的交通组织问题,规划了站南路及杏林南路,方便货运车辆的出入。

总而言之,规划后的道路网形成“五纵十横”的格局,“五纵”为新秦路、龙山路、杏林路、少华路和东环路;“十横”为华州路、咸林路、新华街、渭华路、古郑街、站南路、子仪大街、省道101,潜龙路和南环路。具体详见《道路规划一览表》。(表中部分路名为规划暂用名,具体由当地民政部门确定)。

4、停放车规划

规划中本着就近方便停车的原则,依据各种不同性质的用地的停车需求,共布置了七处社会停车场。具体见《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5、广场规划

规划依据不同需要,共设置了六处广场。具体见《广场规划一览表》。

6、汽车站规划

在南部新城区及北部老城区各设一处汽车站(具体位置见道路交通工程图),南部汽车站占地2.8公顷,主要停放发往西安及周边各县市的营运车辆;北部汽车站占地0.52公顷,主要停放发往县内各乡镇的营运车辆。

7、城市过境交通及城市出入口规划

由于老西潼公路处于渭河350米淹没线以内,此路越来越多的为县城与周边乡镇的联络服务,车流量正在逐年衰减,规划认为此路维持三级公路标准,进行维护,不再提高等级,经过城区段(即华州路)达到四车道即可。

虽然西潼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但由于当地经济生产所带来的大量过境车辆及大量农用车辆所形成的车流量不容忽视,所以省道101的规划建设仍很重要,规划认为此路在进行二级公路改造的基础上,应为远景期提高为一级公路留有余地。省道101经过县城段由南环路承担,尽量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所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

华县县城出入口除以上两条公路所形成的四个出入口外,一个重要的出入口是西潼高速公路在县城的出入口,出入口的建设非常重要,它首先为出入县城的各种交通流提供了便捷通道,其次也是县城交通状况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8、公共交通规划

华县县城公共交通已具雏形,目前已有3路公交正在运营,但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出行对公交的需求愈来愈明显,进行科学的公交规划是本次规划的另一重要内容。 (1) 公交车辆需求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