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病理生理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题要点】 ①缺氧导致外周血管收缩使回心血流和肺血流量增多,加之肺血管收缩使肺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引发压力性肺水肿;②严重缺氧出现继发性炎性反应,局部炎性因子增多,加之肺动脉高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通透性肺水肿。 四、论述题

1.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各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 各型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容量 动脉血氧含量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血氧差 ——————————————————————————————————————— 低张性缺氧 ? ?? ? ? ?? 血液性缺氧 ? ?? ? ? ? 循环性缺氧 ? ? ? ? ? 组织性缺氧 ? ? ? ? ?

?下降 ?升高 ?正常

2.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体液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题要点】 ①缺氧可使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肺血管收缩的如白三烯(LTs)、血栓素2(TXA2)、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使肺血管舒张的如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等两大类;②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前者介导血管收缩增强,后者则起舒血管作用,调节血管收缩反应强度。③缺氧时以缩血管物质增多占优势,使肺小动脉收缩。

3.试述缺氧时红细胞中2,3-DPG增多使氧离曲线右移的机制及意义。

【答题要点】 机制:①2,3-DPG带有高密度的负电荷,它可进入脱氧血红蛋白的中央孔穴与带正电荷基团结合,2,3-DPG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HHb的空间构型,使之不易与氧结合。②2,3-DPG是一种不能穿透红细胞的有机酸,其增多可使红细胞pH下降,而pH下降通过Bohr效应,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 意义:2,3-DPG是红细胞内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缺氧时,糖酵解加强,酸性物质蓄积, 2,3-DPG生成增加使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下降,引起氧离曲线右移,使Hb结合的氧释放供组织利用。然而当肺泡氧分压下降至8kPa(60mmHg)以下,处于氧离曲线陡坡段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使之失去代偿意义。

(郑绿珍)

第六章 发 热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发热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

a) 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 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 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d) 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25

e) 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 C. 剧烈运动后 D. 中暑 E. 流行性感冒

3.下述哪种物质属于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

A. AVP B. α-MSH C. annexin A1 D. MIP-1 E.NO

4.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心肌细胞 D. 内皮细胞 E. 星状细胞

5.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 IL-1 B. 干扰素

C. 5-羟色胺 D. 肿瘤坏死因子 E.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6.下述哪种物质属于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

A.AVP B.PGE C.NO D.CRH E.cAMP

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 变态反应 B. 药物的毒性反应 C. 外毒素污染 D. 内毒素污染 E. 霉菌污染

8.下述哪项为发热中枢介质

A. 内毒素 B. 前列腺素E

C. 干扰素 D. 肿瘤坏死因子 E. 类固醇

9.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C.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E.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10.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C.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D.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E.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11.退热期可以出现

26

A. 钠潴留 B. 氯潴留 C. 水肿 D. 脱水 E. 水中毒

12.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 13.下述哪项属于发热激活物

A. 干扰素 B. 肿瘤坏死因子 C.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D.内毒素 E. 白细胞致热原

1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A. 延髓 B. 脑桥

C. 中脑 D.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E. 脊髓

15.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

A. 5次/min B. 18次/min C. 20次/min D. 30次/min E. 40次/min

16.发热患者的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持续期出现

A. 排尿增多,水、钠、镁排出增多 B. 排尿增多,水、钠、钙排出增多 C. 排尿减少,水、钠、钙潴留 D. 排尿减少,水、钠、镁潴留 E.排尿减少,水、钠、氯潴留

17.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提高

A. 3% B. 13% C.23% D. 33% E. 43%

18.体温上升期时皮肤出现“鸡皮疙瘩”是由于

A. 皮肤血管收缩 B. 皮肤血管扩张 C. 竖毛肌收缩 D. 竖毛肌舒张 E. 寒战中枢兴奋 x型题

1.下列哪些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 细菌感染 B. 恶性肿瘤 C. 中暑 D.大面积烧伤 2.机体的发热激活物是

A. 细菌 B. 病毒

C. 内皮素 D. 抗原抗体复合物

27

3.发热退热期的特点是

A. 自觉酷热 B. 皮肤血管扩张 C. 汗腺分泌增多 D. 竖毛肌收缩 4.中枢的发热介质有

+2+

A. 前列腺素E B. Na/Ca比值 C. cGMP D. cAMP 5.发热发病学的基本环节有

A. 发热激活物质的作用 B.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C. 中枢介质引起调定点的上移 D. 散热降低,产热增加 6.下列哪些情况应及时解热

A.体温>40℃ B.心肌大面积梗死 C.妊娠妇女 D. 发热小儿出现惊厥

答案

A型题

1.D 2.D 3.E 4.C 5.C 6.A 7.D 8.B 9.A 10.B 11.D 12.A 13.D 14.D 15.B 16.E 17.B 18.C X型题

1. ABD 2. ABD 3. ABC 4.ABD 5. ABCD 6. ABCD 二、名词解释题

1.fever

【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时,就称之为发热。 2. 过热

【答案】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高。 3.发热激活物

【答案】 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4.endogenous pyrogen

【答案】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之为内生致热原。 三、简答题

1.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 为什么?

【答题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体温上升超过0.5℃,除发热外还可以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剧烈运动时出现的体温超过正常值0.5℃,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另一种是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即过热,这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因此不能说体温升高都是发热。 2.发热激活物包括哪些物质?

【答题要点】 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①外致热原指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②体内产物包括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尿酸结晶等。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