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二调考试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二调考试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Ⅱ.氮氧化物(NOx)是电厂主要排放的污染物之一。工业上采用氨脱硝处理后排放,原理如下:

①4NH3(g)+4NO(g)+O2(g)②4NH3(g)+6NO(g)

4N2(g)+6H2O(g) △H1=-1632.4kJ·mol;

-1

5N2(g)+6H2O(g) △H2=akJ·mol-1;

当反应温度过高时,NH3发生氧化反应: ③4NH3(g)+5O2(g)

4NO(g)+6H2O(g) △H3=-902.0kJ·mol。

-1

(4)反应②中的a=______。

(5)反应②中,常用的催化剂有Cr2O3和Fe2O3,Cr2O3的催化效率更好一些。下列表示两种催化剂在反应②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合理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Ⅲ.利用电解法处理高温空气中稀薄的NO(O2浓度约为NO浓度的10倍),装置示意图如下,固体电解质可传导O2-

(6)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7)消除一定量的NO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量,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物理因素)______。

(8)通过更换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可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催化剂具有______性。

【答案】 (1). 雾霾(或酸雨) (2). C (3). 0.8 (4). < (5). -1815.0 (6). B (7). 2NO+4e-=N2+2O2- (8). 阴极发生副反应O2+4e-=2O2- (9). 选择 【解析】 【分析】

(1)氮氧化物是形成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雾霾、酸雨等大气污染现象的物质之一; (2)破坏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越低越稳定;

(3)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13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a值;

(5)反应②中,Cr2O3的催化效率更好一些,所以使用Cr2O3活化能更低,根据计算反应②的反应,生成物能量小于反应物; (6)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7)阴极发生副反应:O2+4e-=2O2-; (8)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详解】(1)氮氧化物是形成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雾霾、酸雨等大气污染现象的物质之一,

故答案为:雾霾、酸雨;

(2)从机理可以看出,首先A状态中,NO被吸附到催化剂表面,B状态为NO变为N原子和O原子,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C状态为N原子和N原子结合变成N2,O原子和O原子结合变成O2,这个过程为成键过程,需要放出能量,体系能量降低, 故答案为:C。

(3)由题给数据可知,温度为T1时,c(NO2)=(0.6mol/L-0.4mol/L)、c(NO)=0.4mol/L、 c(O2)=0.2mol/L,化学平衡常数K=

=0.8;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根据k正c2(NO2)=k逆c2(NO)·c(O2),且k正=k逆,可知 c2(NO2)=c2(NO)·c(O2),此时K=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T1

(4)已知①4NH3(g)+4NO(g)+O2(g)③4NH3(g)+5O2(g)根据盖斯定律,[①1632.4kJ·mol-1)

4N2(g)+6H2O(g) △H1=-1632.4kJ·mol-1;

-1

=1>0.8,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

4NO(g)+6H2O(g) △H3=-902.0kJ·mol; 5-③]

4得②4NH3(g)+6NO(g)

5N2(g)+6H2O(g) △H2=[(-

5-(-902.0kJ·mol-1)]4=akJ·mol-1;则a=-1815.0

故答案为:-1815.0;

(5)反应②中,Cr2O3的催化效率更好一些,所以使用Cr2O3活化能更低,根据计算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B图符合题意,选B, 故答案为:B;

(6)根据装置示意图可知,阴极反应为:2NO+4e-=N2+2O2-,

14

故答案为:2NO+4e=N2+2O;

(7)消除一定量的一氧化氮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理论计算量,是由于阴极发生副反应:O2+4e=2O;

故答案为:阴极发生副反应:O2+4e-=2O2-;

(8)通过更换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可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利用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故答案为:选择。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机理和化学平衡的移动,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比较综合,从原理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解题关键。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1)镧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族,镧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_区。 (2)钪(Sc)为21号元素,其基态原子M能层电子数为_______;基态镝(Dy)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Xe]4f106s2,一个基态镝原子所含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

(3)稀土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为+3价,但也有少数还有+4价。请根据下表中的电离能数据,判断表中最可能有+4价的元素是___。 几种稀土元素的电离能(单位:kJ·mol-1):

-2-

-2-

(4)Sm(钐)的单质与1,2-二碘乙烷可发生反应Sm+ICH2CH2I→SmI2+CH2=CH2。ICH2CH2I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1 mol 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常温下,1,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

(5)PrO2(二氧化镨)的晶体结构与CaF2相似,晶胞中Pr(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PrO2(二

15

氧化镨)的晶胞中有_____个氧原子。

(6)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0,其晶胞参数为α=516pm。晶胞中Ce(铈)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列式表示Ce(铈)单质的密度为______g·cm(不必计算出结果)。

【答案】 (1). IIIB (2). f (3). 9 (4). 4 (5). Ce(铈) (6). sp3 (7). 5NA (8). 二碘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 (9). 8 (10). 12 (11). 【解析】 【分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位于第IIIB族,属于f区;

(2)钪(Sc)为21号元素,根据构造理论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分析确定其基态原子M能层电子数。f能级最多排14个电子,根据排布规律分析所含的未成对电子数;

(3)第四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相差越小,第四个电子越容易失去,+4的可能性越大;

(4)碳原子形成4个单键,杂化轨道类型为sp3;1个CH2=CH2分子中有5个σ键; 由于二碘甲烷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 (5)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含有氧原子数;

(6)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含有Ce原子数,计算一个晶胞的质量和体积,再根据密度=计算。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位于第IIIB族,属于f区; 故答案为:IIIB ;f;

(2)钪(Sc)为21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

所以其基态原子M能层电子数为9个。基态镝(Dy)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Xe]4f106s2,由于f能级最多排14个电子,所以根据排布规律可知一个基态镝原子所含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个; 故答案为:9;4;

(3)第四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相差越小,第四个电子越容易失去,+4的可能性越大,在上述表中Ce的I1、I2、I3和I4最接近,故为Ce元素; 故答案为:Ce(铈);

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