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南通市通州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举,为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智力支持。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扩大“高洽会”、“走进名校”等招才引智活动成效,更好地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放大省级留学生创业园效应,加大创业基金扶持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通州创新创业。

扶持企业做强做大。认真落实各项支持大企业发展政策,推动企业做强主业、做响品牌、做大实力。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20亿元以上企业2家,30亿元以上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提升企业能级。推动蛟龙重工、明德重工等企业提升能级,扩张船舶海工产能。推进综艺光伏二期、新源风电等项目建设,培育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倾力打造新能源基地。引导东源电器、中联科技、江海电容器等企业加速扩张,力促东方泵业、创斯达二期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壮大机械电子产业规模。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引导家纺企业从卖产品向出技术、做品牌、定标准延伸。做大大富豪、一德实业等企业,不断提高轻工食品产业份额。推动企业上市。力争江海电容器成功上市,通达动力科技提交首发申请,中联科技等4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做响企业品牌。继续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大力实施名牌名标创建行动计划。力争新增中国名牌1个、着名品牌5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着名商标4个。突出政府主导,汇聚企业力量,进一步打响“中国家纺名城”、“中国船舶钢结构之乡”等区域品牌。加快建筑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力争实现施工产值45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家纺城物流中心二期建设,确保年内竣工投运。完善先锋铁路物流园和空港物流园规划,启动实质性建设,构建面向上海、服务南通、辐射周边的大物流基地。着力发展公共性服务业,建设质量检测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做精做优建设路等商业街,完善镇区商业功能,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服务业态,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深度开发开沙岛旅游度假区、渔湾水道、南山寺等景点,打造旅游精品。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实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源头治理。深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降低污染物排放。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严把高耗能建设项目和高耗能产品准入关。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改进工艺、技术升级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2个,培育示范企业3家。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学设置程序,扩大网上审批范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公共财政建设,促进公************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加大社区股份合作改革力度,推进集体资产量化折股,让村民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效规范民办教育,保证办学体制平稳过渡。完善医疗机构改革,稳妥实施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单位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负担。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抢抓新一轮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整合招商资源,强化有效招商。配优配强招商队伍,加强招商人员培训,提高招商人员素质。科学编制招商项目,瞄准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注重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和精准招商,切实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重大项目招商,健全重大项目导入和招商运行管理机制,重点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牢牢把握央企重组的机遇,积极寻找战略协作或资产重组,吸引更多的央企落户通州。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大力引进私募基金、创投基金,推动境外上市;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培育一批根植型企业;推动引资与引智、引业态结合,大力招引各类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地区性总部落户。拓展外经外贸。积极应对出口形势变化,认真落实出口退税、信用保险、信贷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引导外向型企业优化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和市场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设立销售网络或投资办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和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建成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举全区之力做强做大开发区。实施“南延西扩”工程,加快文昌路、锦绣路、康富路、希望大道等道路建设,完成拆迁80万平方米,完善商务、政务、服务配套,实现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加大大桥科技产业园拆迁力度,完善功能配套。整合家纺产业园资源,大力推进生活配套区建设,放大对产业发展、城镇开发的带动效应。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充分激发群众创业热情,营造浓烈的创业氛围,再掀全民创业热潮。加大财税、担保等政策支持,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全年净增个体工商户5000户、私营企业2100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10亿元,保持民营经济领跑南通。

切实做好要素保障。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工程,用足用活城镇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争取点供指标和独立选址用地,依法清理闲置土地及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争创省金融生态县(市、区),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化城区相关规划,主动融入南通主城区。以打造“南通东部工贸新城”为目标,高起点编制城东新区、老城区、银河新区等区域控制性详规,开展城区北部发展定位研究,做好城市绿地系统等5个专项规划续编工作。完善镇区总体规划,加快重点镇区道路等专项规划编制,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加强规划管理,实现规划公众化参与、科学化实施、刚性化执行。

做大城区规模。加快城区“东拓、北延、西进、南扩”步伐,进一步拉开城区框架。高标准建设城东新区,启动珠江路、长江路、湘江北路和玄武湖路建设,东延银河路、碧华路、朝霞路、杏园路;实施南山湖开挖,贯通城区水系,加速形成富有现代气息的“水韵通州”新城。启动城区北部成片开发,推进翠园路、青岛路北延和北二环改造,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银河新区开发,实施虹西路、横河南路、太山路、厦门北路、滨河西路等道路建设。跨通吕运河向南发展,以产业集聚带动城市扩张。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通明路、经二路、北一环北延及五一桥、翠园桥、东洋桥等路桥建设,实施世纪大道、银河路、大庆路、新金路、人民路等主干道楼宇景观亮化工程。改造老小区5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益民污水处理厂三期,铺设人民路等污水主管,加快雨污分流,两年内实现全覆盖。建成有机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垃圾处置中心二期工程,完善学校、医院、市场等功能配套。实施新通掘路西侧、世纪大桥桥头公园等景观绿地建设,提升小游园档次,新增绿化面积82万平方米。

完善城镇功能。按照“三宜”原则,立足区位优势,挖掘人文资源,努力打造有规模、有影响的特色小城镇。推动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污管网建设,确保南部污水处理厂、滨海新区及平潮、石港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完成重点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完善镇区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强化城镇辐射功能。积极探索“双置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镇社

保、宅基地和住房换城镇住房改革试点,推动农民进镇居住。按照“五统一”要求,完善城镇建设投入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数字化城管网络,扩大监管范围,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整合公共停车资源,整治交通秩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以景观街区创建为抓手,对建设路、通海路、人民中路、碧华中路等主干道实行立面出新,规范店招店牌和报亭摊点设置,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实现城区保洁全覆盖。探索小区属地管理新模式,推动物业管理重心下移。延伸城市管理职能,成立镇城管中队,切实加强集镇管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网络,充分发挥转运站作用,推动垃圾收集处置全覆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培训体制,提高农民增收技能,全年培训农民2万人。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率,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8000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创办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以入股形式向高效农业流转,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30家。探索组建配套服务型、产业发展型、劳务合作型等富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开展多领域生产经营合作。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化解村级债务,力争村均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抓紧制定《通州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南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打造南通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使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向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集聚,加速高效农业规模化,新增高效农业7万亩。依托景瑞、嘉安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内联外拓,拉长生产销售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订单农业。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供水供电、排水排污、公共交通、环卫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通吕线、通洋线通州段和川姜片供水主管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三期工程,新增受益人口8万人。完善镇、村、集居区互通互连路网,新建农村公路600公里,改造农村病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