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宝石学(第二版) - 稀少宝石+有机宝石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系统宝石学(第二版) - 稀少宝石+有机宝石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840~1.850,nm=1.780~ 1.791,np=1.780~1.790;双折射率为0.04~0.07。 8)多色性:弱。

9)解理及断口:{100}中等,{001}完全。性脆。 10)摩氏硬度:5~5.5。

11)密度:4.9~5.5g/cm3。 2.宝石学资料

透明者可加工成宝石,但一般个体很小。大的已知有5ct的,黄色。 3.产状及产地 多产于花岗岩、伟晶岩及其有关的矿床中。优质的独居石晶体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和怀俄 明州、马达加斯加、瑞士、玻利维亚等。

(五) 磷铍钙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磷铍钙石(Herderite)。 2)化学成分:CaBePO4(F,OH)。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柱状、板状晶体(见图3-3-84、图3-3-85)。 4)颜色:常见浅蓝、浅绿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632~1.614,nm=1.611~1.616,np=1.604~1.591; 率为0.023~0.028。 8)多色性:弱。

9)荧光:短波紫外线下呈淡绿色,长波紫外线下呈紫色,并有磷光。 10)吸收光谱:无特征吸收光谱。 11)摩氏硬度:5.5。

12)密度:2.85~3.01g/cm3。 2.宝石学资料

珍品收藏:1~2ct即为珍品,目前最大的宝石为5.9ct,收藏在美国。 3.产状与产地

产于花岗伟晶岩中,为晚期热液矿物。宝石级晶体主要产于巴西、美国。

(六) 蓝铁矿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蓝铁矿(Vivianite)。 2)化学成分:Fe3(P04)2·8H2O。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常见单形有斜 方柱、平行双面;晶体呈柱状或针状(见图3-3-86)。一般呈放射 状、肾状、球状集合体或土状块体。 4)颜色:无色、浅蓝、浅绿、深蓝。

5)透明度与光泽: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透明至半 透明。

6)光性:二轴晶,正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629~1.675,nm=1.602~1.656, np=1.576~1.616;双折射率为0.053~0.056。

8)多色性:强,蓝、淡黄绿、白、暗蓝、淡蓝绿、淡黄绿。 9)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10)吸收光谱:不明显。

11)解理及断口:{010}一组解理完全。性脆。 12)摩氏硬度:1.5~2。

13)密度:2.95g/cm3(实测),2.71g/cm3(计算)。 2.宝石学资料

由于硬度低,性脆,很难加工、抛光。多为珍藏宝石。

3.产状及产地

在还原环境下形成,分布于富磷的沉积铁矿与泥炭沼泽中。在美国爱达荷州、弗吉尼亚 外,和犹他州有产出,优质宝石级蓝铁矿产于玻利维亚及喀麦隆。

(七) 磷铝锰矿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磷铝锰矿(Eosphohle)。 2)化学成分:MnAl(H2O)[PO4](OH)2。

3)晶系及结晶习性:斜方晶系、斜双锥晶类单晶,呈柱 状(见图3-3-87),集合体多为放射状、葡萄状或皮壳状,具有粗的纤维状结构,块状集合体少见。双晶常见。 4)颜色:褐色、浅红褐色、黄色、玫瑰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667~1.671,nm=1.660~1.664,np=1.638~1.639;双折射率为0.029。

8)多色性:明显,黄、粉红、淡粉红。

9)吸收光谱:在410nm处有明显的吸收谱线;在490nm处有弱吸收线。 10)解理及断口:少见。 11)摩氏硬度:5。

12)密度:3.05g/cm3。 2.宝石学资料

已知的宝石多为粉红色,最大宝石的重量为3~4ct,以刻面宝石为主。 3.产状及产地

产于花岗伟晶岩,常与菱锰矿、锰磷铝矿等共生。宝石级粉红色晶体仅产于巴西,呈

柱状。

(八) 水磷铝钠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水磷铝钠石(Wardite)。 2)化学成分:NaAl3(P04)2(OH)4·2H2O。

3)晶系及结晶习性:四方晶系,单晶为柱状(见图3-3- 88),集合体呈粒状、皮壳状、束状、放射状、纤维状和具同 心圆的球状。

4)颜色:无色、白色、浅绿至浅黄绿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一轴晶,正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o=1.586~1.594,ne=1.595~1.604;双折射率为0.009。 8)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9)吸收光谱:无特征吸收光谱。

10)解理及断口:{001)解理完全。性脆。

11)摩氏硬度:4.5~5。 12)密度:2.87g/cm3。 2.宝石学资料

透明宝石罕见,已知的刻面宝石最大重2~3ct,弧面宝石以浅色的为主。 3.产状及产地

常与水磷铝碱石、纤磷钙石伴生,产于花岗伟晶岩中,或为锂磷铝石的蚀变产物。用作 宝石刻面者少见,多为蛋圆宝石。产于美国犹他州,新罕布什尔和巴西帕拉伊巴州。

(九) 磷铝钠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磷铝钠石(Brazilianite)。 2)化学成分:NaAl3(P04)2(OH)4。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柱状晶体(见图3-3-89)。 近于粒状,柱面有垂直于Z轴的条纹(横纹)。 4)颜色:淡蓝、黄绿、绿或无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正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602~1.621(±0.003); 双折射率为0.019~0.021。 8)多色性:弱,黄绿、绿。

9)解理及断口:有良好的轴面解理,{010}中等;贝壳状断口。性脆。 10)摩氏硬度:5~6。

11)密度:2.97(±0.03)g/cm3。 12)其他:不溶于盐酸,很难熔融。 2.宝石学资料

无色及黄色透明晶体为珍贵宝石。可加工成小面型或阶梯型,多用于收藏。目前 琢型宝石重41.9ct,藏于美国。 3.产状及产地

产在富含磷酸盐矿物的伟晶岩脉中,产于伟晶岩的晶洞中,为热液矿物。主要产 西米纳斯,有大到12 x 8cm的大晶体。因最早发现于巴西,也叫“巴西石”。

(十) 磷铝锂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学名称:磷铝锂石(Amblygonite)。 2)化学成分:(Li,Na)Al(P04)(OH,F)。

3)晶系及结晶习性:三斜晶系,短柱状(见图3-3-90) 或致密块状集合体,聚片双晶常见。

4)颜色:变化较大,白、蓝、粉红、蓝绿乃至褐色,透 明石料近于无色、浅黄到微绿黄色,很像锂辉石。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解理面呈珍珠 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正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612~1.636(-0.034);双折射率为0.020~0.027。 8)多色性:无至弱,因颜色而异。 9)荧光:紫外线下可具极弱的绿色。 10)吸收光谱:无特征吸收光谱。

11)解理及断口:{100}、{110}解理完全。 12)摩氏硬度:5~6。

13)密度:3.02(±0.04)g/cm3。

14)放大检查:常有液态类型的包体和云雾状条带。 15)其他:粉末可缓慢溶于HCl。 2.宝石学资料

橙色、黄色、无色居多,一般大小在0.2ct以上。可用于佩戴,但由于其耐磨性差,透明晶体颜色偏淡,目前以收藏居多。 3.产状及产地

宝石级晶体产在伟晶岩中,与电气石、石英、磷灰石、锂云母和锂辉石伴生。产地主要 为巴西,其次是美国(加州、缅因州等)、德国(萨克森地区)、西班牙(塔斯)等。

(十一) 磷铝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磷铝石(Variscite)。 2)化学成分:AlPO4·2H2O。

3)晶系及结晶习性:斜方晶系,斜方双锥晶类,晶体少见,偶见 斜方双锥(假八面体)晶形或细粒状,而多呈胶态出现,如皮壳状、结 核状、肾状等(见图3-3-91、图3-3-92)。

4)颜色:无色、白色、浅红、绿、 黄、天蓝色。 5)光泽与透明度: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2V=70o。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g=1.590,nm=1.577,np=1.564;双折射率为0.026。

8)吸收光谱:红区中有两个吸收带。 9)解理及断口:{010}中等一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