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哲学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先秦儒家哲学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六)(史:虚浮。质:朴实;文:文采。文质彬彬:既文雅又朴实,文雅有礼貌。)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见《颜渊》第十二: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第七)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第八)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第八)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第十一)(这里的“君子”,是指“有位者”。)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第十二)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o)犹犬羊之鞟。”(《颜渊》第十二)(鞟(鞹)kuo,括,四声:去了毛的兽皮。)(核心含义还是强调文质彬彬、文质兼具)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第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第十二)(此条也在强调在上位者的示范带头作用,更为形象。此处“君子”与“小人”,指在上位者与在下位者。)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141)(和:以他平他谓之和,调和,和谐。同,相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难不以其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也。”(《子路》第十三142)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第十三142)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第十四154)(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第十四154-155)(参见《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2)(此篇的主旨是强调君子做事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干一行专一行;不能三心二意,左顾右盼,心神不定,这山望着那山高。)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第十四155)(而:之。言过其实。此段大意为: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耻。)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第十四155)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第十四159)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第十五161)(固穷:坚定信念,坚定信心。)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第十五166)(德目:义,礼,孙,信。)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第十五166)(孔子对此有很多条论述,也可见孔子的重视程度。)(参见: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第十四155)(参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第一)(强调从自身找原因,自己与自己算账。关于这一思想,孔子在好几处都强调过。这既是道德要求,也是修养之

道。)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第十五166)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第十五166)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第十五166)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第十五166)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第十五168)(这是非常有名的一段论述,表达了孔子强调追求真理、追求精神价值重要性的思想。)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第十五169)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第十五170)(贞:言行抱一谓之贞。谅:固执。)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季氏》第十六177)(中国知识分子的隐士情节和傲骨——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第十七181)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流”字为衍文)而讪shan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阳货》第十七190)(此段讨论君子厌恶什么、反对什么。孔子尝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里所列举的就是“能恶人”的具体内容,共七“恶”。讪shan,讲别人坏话,讥讽。讪笑。)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第

十七191)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第十八198)(施:弛,怠慢。德目:不求全责备。)(鲁公:周公之子伯禽。)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第十九199)(交友之道;宽容之德。)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张》第十九200)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第十九200)(学习的目的在于求得“道”)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第十九201)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第十九201)(信)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第十九203)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第十九203)

三、论士:人格理想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八)(弘毅:强毅。)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第八)(与孟子比较: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第九)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