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哲学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先秦儒家哲学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政策的得当)(圃:种植蔬菜、瓜果、花草、苗木的园地。)(德目:礼,敬,信)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十三136)(这是孔子强调统治者或在上位者起示范带头作用最着名的一段话,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第十三136-137)(庶:shu树,众多。富庶,庶民。此段表达了孔子关于治国纲领和治国方略的思想,相当于两个文明建设的问题。按孔子这里的看法,治理一个国家,首先要实施富民政策,使老百姓富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对老百姓进行教育。概言之,就是“先富后教”。孟子和荀子发挥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管子﹒治国》也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第十三137)(期:ji基,平声。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斯言也!”(《子路》第十三137)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第十三137)(世:次于“纪”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在“纪”以下,一“纪”分为两三个“世”。)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138)(此段亦强调官员“正己”或示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性)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子路》第十三138)(晏:晚,迟——晏起。)(政与事的区别)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子路》第十三139)(一种王道政治的理想,通过实行王政来感化天下之人)

子夏为吕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第十三139)(吕:戴草字头,无此字。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宪问》第十四158)(统治者对老百姓

的影响作用)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第十五162)(“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孔子认为是舜的治国之道。)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第十五164)(辂:lu路。韶:舜时的音乐。舞:武,周武王时的音乐。)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卫灵公》第十五165)(立:同“位”)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注:当作贫)而患不均,不患贫(注:当作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之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第十六172)(此段体现孔子重要的治国理念:均、和、安。古代的和谐社会建设。萧墙:是鲁君所用之屏风;萧墙之内:指鲁君。鲁君想收拾季孙以收回主权。)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季氏》第十六174)(此篇表明孔子对周礼的极力维护,他要维护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当时的形势已经远远不是孔子所理想的了,诸侯割据,礼崩乐坏已经成为现实。)

(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第十七180)

(子路遇隐者)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微子》第十八195-196)(此段特别强调两点:其一,不做官是不应该的(不义),做官体现 “君臣之义”,是人之“大伦”。由此也批评了“隐者”,认为其违

背人之“大伦”。其二,直接提出做官的目的是“行其义也”,即实现自己的主张。这是儒家“入世”精神的重要体现。)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第十九202)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尧曰》第二十208)

所重:民、食、丧、祭。(《尧曰》第二十209)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此五字衍文),敏则有功,公则说。(《尧曰》第二十209)(德目:宽、信、敏、公。尤其要注意“公”,这在中国文化中论述不多。公生明,廉生威。)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第二十209-210)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宪问》第十四147)(此段所论主要不是伦理道德问题,而是文章写作问题,涉及文章写作四个步骤——草创、讨论、修饰、润色;对于文件起草和论文写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裨bi)

(补)学生对孔子的评价: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第十九20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张》第十九20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第十九205)

孔子学生名录(按《论语》顺序排列)

《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曾参,有若,闵子骞,冉有等人有时称“子”,是由于他们的学生所记。

《学而》第一(《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 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

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比孔子小46岁(公元前505—435) 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44岁(公元前507—?)

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比孔子小31岁(公元前520—?)

樊迟——孔子学生,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46岁。

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子张——孔子学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陈人,比孔子小48岁。 《八佾》第三

冉有——孔子学生冉求,字子有,小于孔子29岁。(公元前522—?) 宰我——孔子学生,名予,字子我。 《公冶长》第五

公冶长——孔子学生,齐人。 南容——孔子学生南宫适,字子容。

子贱——孔子学生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49岁(公元前521—?) 雍——孔子学生冉雍,字仲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