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西省景德镇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D、露天焚烧垃圾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故行为与之不符; 故选:D。

6.【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用图中装置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火柴梗两端先变黑,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可以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C。

7.【解答】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与乙烧杯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而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不会与氨水接触,所以不会变色。 故选:D。

8.【解答】解:A、氧元素是第一位,故A选项正确; B、硅元素是第二位,故B选项错误; C、铝元素是第三位,故C选项错误; D、铁元素是第四位,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10.【解答】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先逐渐减少,最后不变,但不会为零,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虽然反应较慢,但也生成氧气,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成氧气,直至反应结束,

17

故选项错误;

D、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立即产生氧气,直至反应结束氧气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解答】解: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实验室需25mL的水,不能选用10mL量程的量筒量取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先用倾倒法倾倒,当量筒内液面快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精确滴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用手拿着量筒读数,应放在水平桌面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D、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25mL。 故答案为: B;<。

12.【解答】解:A.经撞击,“火药”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错误;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C.“火药”反应过程,产生热量,且有新物质生成,则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故正确;

D.根据撞击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知“火药”产生的白烟中含有五氧化二磷。 故填:C;五氧化二磷。

13.【解答】解: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 故填:B;质子或分子。

14.【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 C、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C;二氧化碳。

15.【解答】解:A、冬天,木炭可取暖是利用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酒精可擦拭中暑病人给其降温是利用酒精吸热汽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可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可作保护气,属于利用氮气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保护气;

18

故选A;故答案为:保护气;

三、填空题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H可表示3个氢原子。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H可表示氢离子。(3)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硫的元素符号是S。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可表示为:Mg。 故答案为: (1)3个氢原子; (2)氢离子; (3)S; (4)Mg。

17.【解答】解:(1)氧气由分子构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2)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一共有4种物质;

②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下列4种分子中,B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A、C、D的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B的分子与其他三种不同。 故答为:(1)分子,离子,原子;(2)①4;②B。

18.【解答】解:(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故填:金属。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故填:15;30.97。

(3)上表中序号③对应的元素是硫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故填:6。

2+

2+

+

19

(4)R结构示意图如

2+

所示,R元素是镁

元素,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故填:三。

19.【解答】解:(1)①温室效应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的;故填: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臭氧、和PM 2.5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填:BCD; (2)①由化学式可知,Bi2Te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填:2; ②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

(3)过氧化氢溶液在碘化钾(KI)的催化作用下剧烈分解,释放出大量氧气,同时生成

水;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