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性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混凝土的性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1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6.1.1 水泥 §6.1.2 骨料§6.1.3 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 §6.1.4 外加剂及掺合料§6.2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6.3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6.4 其他品种混凝土 复习思考题

§6.2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混凝土在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为混凝土拌合物或称新拌混凝土,相对“硬化混凝土”而言。

§6.2.1 混凝土拌合物(新拌混凝土)的性能 一.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1、和易性的概念

?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各工序(搅拌、运输、浇注、捣实)施工操作,并获得质

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性能。 ?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 ? ⑴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 ⑵粘聚性:混凝土各组成材料间具有一定粘聚力,在运输和浇注过程中不致产生分

层和离析现象,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 ⑶保水性:混凝土拌和物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

严重泌水现象。 ? 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之间互相联系又存在矛盾。

所谓拌合物的和易性良好,就是要使这三方面的性能在某种具体条件下,达到均为良好,即使矛盾得到统一。 2、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目前,尚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并辅以直观经验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

? 评定和易性好坏,主要以测定流动性指标为主, 辅以观察其粘聚性、保水性。 ? (1)坍落度试验

? ☆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标准坍落度筒中,每层插捣25次并装满刮平。垂直向

上将筒提起,混凝土拌合物由于自重将会向下坍落。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以mm计),即为坍落度。 ? ☆坍落度越大,表示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

? ☆在进行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保水性,以便全面地

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实验步骤

1、按比例配出拌和材料,将它们倒在拌板上并用铁锹拌匀,再将中间扒一凹洼,边加水边进行拌和,直至拌和均匀。

2、用湿布将拌板及坍落度筒内外擦净、润滑,并将筒顶部加上漏斗,放在拌板上。用双脚踩紧踏板,使其位置固定。

3、用小铲将拌好的拌和物分三层均匀的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在插捣后大致为筒高的三分之一。顶层装料时,应使拌和物高出筒顶。插捣过程中,如试样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以便自始至终保持高于筒顶。每装一层分别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渐向中心。在筒边插捣时,捣棒应稍有倾斜,然后垂直插捣中心部分。每层插捣时应捣至下层表面为止。

4、插捣完毕后卸下漏斗,将多余的拌和物用镘刀刮去,使之与筒顶面齐平,筒周围拌板上的杂物必须刮净、清除。

5、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提离过程约5~10s 内完成,将筒放在拌和物试体一旁,量出坍落后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以mm为单位,读数精确至5mm),即为该拌和物的坍落度。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在150s内完成。

6、当坍落度筒提离后,如试件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如第二次仍然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该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案。 7、测定坍落度后,观察拌和物的下述性质,并记录。 ☆坍落度越大,一般表示其流动性越大,但也许因其粘聚性差。 ★粘聚性的评定方法:

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若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的评定方法:

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稀浆从底部析出(淌浆),锥体部分混凝土拌合物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能不好;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保水性良好

(2)维勃稠度试验

? 对坍落度值小于10㎜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试验。

? 在维勃稠度仪上的坍落度筒中按规定方法装满拌合物,提起坍落度筒,在拌合物试

体顶面放一透明圆盘,开启振动台,同时用秒表计时,当水泥浆完全布满透明圆盘底面的瞬间,记下秒表的秒数,称为维勃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按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四级:

? ? ? ?

超干硬性:≥31 s 特干硬性:30~21 s 干硬 性:20~11 s 半干硬性:10~5 s

3. 流动性(坍落度)的选择

? 根据坍落度的不同,可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为: 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值为10~40 mm) 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值为40—90mm) 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值为90~150mm) 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值≥150mm)。

? 坍落度试验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塑性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值小于10mm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应采用维勃稠度法测定。 ? 当构件截面较小或钢筋较密,或采用人工插捣时,坍落度可选大些;反之,如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或钢筋较疏,或采用机械振捣时,坍落度可选择小些。 ? 流动性(坍落度)的选择

?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浇筑

时的坍落度宜按下表选用。

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 结 构 种 类 基础或地面等的垫层、无配筋的大体积结构(挡土墙、基础等)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等 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 配筋特密的结构 30~50 50~70 70~90 坍落度(mm) 10~30 该表是采用机械振捣的坍落度,采用人工捣实时可适当增大。当施工工艺采用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则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具有高流动性,其坍落度通常在80-180mm。 4、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水泥浆的用量 (2)水泥浆的稠度

(3)砂率

(4)组成材料的品种及性质 (5)外加剂

(6)时间及温度

4、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水泥浆的数量

?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浆包裹骨料表面,填充骨料空隙,使骨料润滑,提高混合

料的流动性;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混合物内,随水泥浆的增多,混合物的流动性增大。

? 若水泥浆过多,超过骨料表面的包裹限度,就会出现流浆现象,这既浪费水泥又降

低混凝土的性能; ? 如水泥浆过少,达不到包裹骨料表面和填充空隙的目的,使粘聚性变差,流动性低,

不仅产生崩塌现象,还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 混合物中水泥浆的数量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宜。

(2)水泥浆的稠度

(有时写作:水灰比W/C或灰水比C/W)

? 水灰比,是指单位砼用水量与水泥用量的质量比,以W/C表示。 ? 水泥浆的稀稠,取决于水灰比的大小。

? 水灰比小,水泥浆稠,拌合物流动性就小,会使施工困难,混凝土拌合物难以保证

密实成型。若水灰比过大,又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而产生流浆、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 水灰比不能过大或过小,依据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合理地选用。

? 无论是水泥浆的多少或是水泥浆的稀稠,实际上都反映了用水量是对混凝土拌合物

流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为在一定条件下,要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一定的流动性,所需的单位用水量基本上是一个定值。

? 单纯加大用水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调

整,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改变水泥浆量的方法来调整,使其满足施工要求。

? (3)砂率

? 定义——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都会发生变化。

? 水泥砂浆在砼拌和物中起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粗集料颗粒之间的摩阻力,所以在一

定砂率范围内,随着砂率的增加,润滑作用也明显增加,提高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

? 但砂率过大,即石子用量过少,砂子用量过多,此时集料的总表面积过大,在水泥浆量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量相对少了,减弱了水泥浆的润滑作用,导致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降低。

? 如果砂率过小,即石子用量过大,砂子用量过少时,水泥砂浆的数量不足以包裹石

子表面,在石子之间没有足够的砂浆层,减弱了水泥砂浆的润滑作用,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粘聚性和保水性,容易产生离析现象。 ? 因此,砂率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应有一个合理砂率值。

? 当砂率适宜时,砂不但填满石子间的空隙,而且还能保证粗骨料间有一定厚度的砂

浆层以减小粗骨料间的摩擦阻力,使混凝土拌和物有较好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这个适宜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 ? 合理砂率可通过试验、计算、查表等方法确定。 (4)组成材料的品种及性质

? 水泥品种,集料种类、形状和级配等,都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一定影响。 ? 需水量大的水泥拌合物,其物流动性小。如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和火山灰的和易性好。

? 在相同用水量条件下,集料表面光滑、少棱角、形状较圆的卵石所拌制的拌合物流

动性较碎石的大。

? (5)外加剂

? 在拌制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的外加剂能使混凝土拌和物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

条件下,获得良好的和易性,不仅流动性显著增加,而且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 (6)时间及温度

? 拌合后的混凝土拌合物,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得干稠,流动性减小,原因是一

部分水供水泥水化,一部分水被骨料吸收,一部分水蒸发以及混凝土凝聚结构的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