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表达方式各异,而其最高层次则是一致的。道学的特点是宽广博容,善为万物之下;只有以道学为体,四家才能够形成有序结构,而避免各自

倾辄的局面,从而走向融合。这也是人类文明要继续进步的最佳选择!)

主講人:王財貴

時間:2010年4月22日 地點:北京溫特萊酒店

接下来我们讲比较难了解的一个家,叫做道家。道家不容易了解,乃至于比佛家还不容易了解。你认为你了解道家吗?很少人敢说我了解道家,一提到道家,我们马上升起一个观念叫做——

高明。所以道家高明。既然高明,你怎么敢说你了解?但是告诉各位,正因为它高明,所以我们就容易了解。为什么?因为它只有高明,所以就容易了解。

道家的学问有一个氛围,就是让你觉得它高明,高明用老子的语言来讲叫做玄,一个玄还不够,叫玄之又玄,那不是很难了解吗?(笑),道家为什么要讲玄?为什么要讲这么高明的学问?因为人生不得不高明。假如你正在走向人生之路,假如你正在走向实践的学问,假如你正在想在你的生命上,能够提升你的生命的境界,乃至于达到最高境界,你就不得不高明,所以任何人都要有道家的智慧,没有道家的智慧,你这一辈子是白活了,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境界的人,你不能去完成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是残缺的,是庸俗的。道家从哪里讲高明?难

道直接讲高明吗?道家也是相当有智慧的,而且也是悲悯众生的人,他不会一下就讲高明,他也是从人生的切实感受说起。人生有哪些切实感受?就是高明的相反,所以道家的第一句话不是高明,道家的第一句话叫做庸俗,人生太庸俗了。庸俗从哪里表现?所以道家的基本观念不是苦,道家的基本观念叫做“执”。执著的执,执着就是让你的生命境界不得长进,人生无处不在执著,一执著就让你失败,所以“执者失之,为者败之”。执著首先让你感受到的是你不畅快,叫做不自然。道家认为人生本来是自然的,因为天地本来是自然的,所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不可以执著于它生万物,不可以以为它生万物就如何伟大,这样天地才真的伟大,才能永远生万物,假如天地执着于生万物,他到这里就死了。所以天地就是我们效仿的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什么叫做道?就是自然,你一刻的不自然,一刻的执著,就是一刻的矜持,你就不自然,照庄子讲,你就不逍遥,被限制,被谁限制?被自己所限制。请问你自然吗?我告诉各位,难。像我演讲已经超过一千场,我演讲都不敢说我自然,今天是比较自然的,因为大家今天也很自然在听我讲。(笑,鼓掌)随口而出,正中道理,这叫自然。我不敢说我有这样的境界,但是一个演讲者必须有这样的境界才是最高明的演讲者。(鼓掌)

你对朋友友善,什么叫友善?你怀着一颗将来会不会报答的心,你就不自然了,叫做有心。什么叫做有心?你有另外一个心灵在做你的条件,在牵引你对待朋友的善,结果你的善就不是纯善,你想要表现给朋友知道,你想要表现给旁人知道,至少你想要表现给自己知道,我现在在对朋友好。这叫做“附赘悬疣”。好像手臂上长了一个瘤,这个瘤是要割掉的,多余的。各位,你的人生有多少多余的东西?那些东西是要割掉的,怎么割掉?不容易。所以大家都知道,为善不欲人知才是真善,为恶又恐人知就是大恶。各位,你平常有为善的心吗?你为善的心的旁边有一种想要人知乃至于想要自己知的这个“附赘悬疣”吗?如果有,你叫做执著,叫做造作,叫做有心,叫做有为,叫做不逍遥,叫做不自然,叫做不合道。(鼓掌)你孝顺父母吗?你能够发自本性毫无造作地孝顺父母吗?如果能,恭喜你,恭喜你的父母,他得到一个孝子,恭喜你,你的人生是坦荡的,光明的,如果不行,你的人生是扭曲的,不可爱的。所以坦荡、大方,叫做无为。

无为从哪里来?它是从对人生都在有为当中的反省开始,而老子、庄子所反省的人生的有为是告诉你到处都是、随时都是,一分一秒,每一个地方,你都在有为当中,人生可怜,你的生命有多少的元气可以让你这样耗费?你的人生不就在不需要的地方费了很多心血吗?你人生还有多少真实性,你的人身还剩下多少精神可以追求你的价值?所以无穷的悲悯。老子、庄子对人生的悲悯不下于释迦牟尼佛对众生的悲悯。我们人生太可怜了,都把精神耗费在不应该的地方,你照顾了什么面子吗?老子这样问你。你为什么不坦荡、为什么不大方,为什么不自然,为什么不逍遥一点?你没有学问为什么怕人家知道你没有学问,为什么又表现得很有学问的样子,被人家识破了又好像很伤心的样子(笑),莫名其妙(鼓掌),人生就在莫名其妙中过了一辈子。有人有一点功夫了,可以不去追求不必要的东西,可以从生理的欲望解脱出来,要不然食色性也,你的人生就在庸俗当中过一辈子。酒色财气可以放下了,了不起,超脱了,但是你的学问、名声呢,有学问的人,总是摆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你摆架子,你摆架子就要端起来,越有学问的人,越有地位的人,你越执著,那个执著不是说什么大执著,而是很深的执著,很细的执著,因为自己不能解除。一般的酒色财气容易解除,你的名声、地位、功劳、善行,是很不容易忘记的。所以道家的功夫就是一个“忘”,叫做“致虚守静”,到最后人生以及天地的真相就在你面前展现,叫做“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归于道,你的心灵归于道,我们眼前的一切都归于道,你的心没有归于道,你的世界总是许多颠簸、许多的不自然,你不能顺畅。所以你要顺畅,当下就可以顺畅,你不摆架子,你坦然,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人家误会也没关系,人家不了解,也没关系,你当下就坦荡了,就这么简单。虽然这么简单,你做得到吗?所以宋明理学家谢上蔡说,去掉“矜”字最难,本来我们人类以为去掉忿字最难,或者去掉欲字最难,再进一步,去掉你的脾气很难,为什么?人人都要保护自己,于是与人隔阂,对方有所冒犯就一定要发火,让对方知道你的厉害,这叫怒,去掉怒很难,古人说怒字如火可以燎原,欲字如水,可以淹没。首先去欲,然后去怒,最后要去掉“矜”,一般人去掉欲去掉忿就很了不起了,他都不知道有“矜”字,所以不要求一般人去掉矜。谁需要去掉矜呢?越高学问的人,越做善人的,越有德行的,乃至于所谓的圣人,他如果自以为是圣人就不是圣人,漂亮,这句话厉害(鼓掌)。你如果是圣人,而自以为是圣人了,你认为天下就该照我

的话去做,这也是执著,而且是大执著。所以圣人要无心,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不可以领导百姓,古今中外有哪一个人出来领导百姓就是民族、国家的祸害!大家不敢鼓掌(笑,鼓掌)因为你知道我在讲什么(笑)。谁替自己立铜像,那个铜像迟早要被拆掉的。纵使是斯大林,纵使是拿破仑,纵使是亚历山大,这叫“功成而弗居”,功成而不居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你不居功,你的功劳成就才能永存天地之间,你的功才不会有害处,所以谁自以为是圣人就是最大的执著,老子所要去掉的最后一个关口,就是自以为是圣人的圣这个字,所以叫做“绝圣弃智”,自以为有仁德,是道义之士,所以“绝仁弃义”,不要圣不要智、不要仁不要义,难道真的不要它吗?你怎么了解道家?是不要圣智仁义的执着,不是不要圣智仁义。圣智仁义要不要,不是老子庄子的事,不是道家要管的,是儒家要管的,只是儒家管到这里,道家说,你管道这里,你叫我们圣智仁义对不对,儒家说对,老子说我告诉你,你叫我们成圣智仁义,你就是在害人,你就成不了圣智仁义,这是老子的智慧!(鼓掌)

这个智慧不伟大吗?最高的智慧。所以高明。你连圣智仁义的能力都没有,连圣智仁义的工夫都没有,圣智仁义的境界都没有,还讲什么老子,讲什么道家,读老子干什么?所以不要随便读老子,你不够格,不要随便谈道家,你不够格。道家是何等学问,谁来谈?圣人要谈道家。但是真正的圣人就不会谈道家,因为圣人本来就自然,所以道家的学问白做了(笑,鼓掌)。一般人不需要道家,你好好做个人,就是你心里一直念兹在兹,你今天对谁好,今天买了什么礼物给父母,你虽然一直念一直念,我告诉你,社会能够这样子已经不错了(笑),要叫你做了善事不要挂在心上,我告诉你,门都没有(笑)。除非你真的有修养,而这个修养一步一步地深入,你越高明,你的那个执著越深,越细,越不容易自我解除,乃至于大家都来赞赏你,那时候你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