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整个方案备有词典、词法和范文。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2.类推作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可以使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

3.结构的重新分析: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4.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它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但是语法化还明确提出了语法化(虚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级演化的过程。) 5.词语替换:词语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特点只是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6.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7.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词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 8.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词义,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9.词义的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10.词义吞并:“词义吞并”是词义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成分的意义吞并了其他成分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

11.团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京剧里的“基”念/t?i/就是团音。这是中古汉语的舌根音在/i/、/y/前发生腭化的结果。

12.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京剧里的“祭”念/tsi/就是尖音。

13.尖团合流/不分尖、团:如果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也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擦音,那就说明尖、团合流,在语言中不分尖、团。

补充的名词解释:

1.分布(distribution):语言学用分布指一个单位(如音位、语素或词)可以出现的全部上下文或语言环境。按分布理论,每个语言单位有其特有的分布。分布分析(distributional analysis)描写较小单位在较大单位中出现的各个位置,如音位在音节或词中的分布,词在句子中的分布。分布的思想最初从音系学而来,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语言学单位。在音位音系学中,一个重要的长用不衰的术语是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指相关语音(或音位变体)出现在互相排斥的环境中这样一种格局。

2.向心分布(construction)【向心[构式]】语法分析按分布标准将句法构式分为对立的两类,向心构式和离心构式。向心构式是指一些句法上相联系的词的组合,其中一个词的功能相当于整个组合的功能(即组合内有一个可确定的“中心”或中心语,其分布与整个组合相同)。向心构式包括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按传统义),其中组构成分项从属于中心语,例如the big house“大房子”,The cake with icing“带糖霜的蛋糕”,will be going“将要去”等,还包括某些并列构式,如boys and girls“男孩和女孩”。

3.背心结构(construction)【离心[构式]】语法分析按分布标准将句法构式分为对立的两类,向心构式和离心构式。离心构式是指一些句法上相联系的词的组合,其中没有一个词的功能相当于整个组合的功能(即组合内没有一个可确定的“中心”或中心语)。英语中主语+谓语这种基本句子结构按此定义属于离心构式(“述谓离心构式”),因为其中没有一个部分能够替换整个句子结构,例如the man fell“那个人跌倒了”既不能被

9

the man“那个人”也不能被fell“跌倒了”单独替代。其他离心构式包括“引导构式”,如介词+名词短语序列(如on the table“在桌子上”),整个序列的

状语功能不相当于它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动词+宾语序列(如kick the ball“踢那只球”);“连接构式”,即连接成分后跟一个定语成分(如seemed angry“看上去很生气”)。

4.语义三角形(semantic triangle):指C.K.奥格登(1889—1957)和I.A.理查兹(1893—1979)在20世纪20年代(在1923年出版的语义学重要著作《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中提出,代表了传统语义学的典型观点)提出的一种意义模型,这种模型认为意义本质上是语言形式、概念、所指构成的一种三角关系。语义三角论是一种全新的意义模式,也称意义三角论。该理论是指符号、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它强调语言符号是对事物的指代,指称过程就是符号、意义和事物发生关系的过程。

语义三角形包含以下几点含义:1)概念/思想(concept/thought)和客观事物(referent/thing)之间是直接的联系。概念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二者用直线连接,表示a concept refers to a thing,即概念反映客观事物。2)概念与符号/词(symbol/word)之间也有直接联系。概念是通过符号表达出来的,二者用实线连结,表示a word symbolize a concept,即词表示概念。3)符号或词与指称物/事物(referent/thing)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二者之间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虚线表示a word stands for a referent,即词代表指称物。符号与指代物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