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基础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现代物流基础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5.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 5.2.1 按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源构成分类 (1)传统仓储、运输、货代

等企业转型的第三方物流 (2)工商企业原有物流服务职能剥离 (3)不同企业、部门间物流资源互补式联营 1)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联营设立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2)能够资源互补的不同部门联手

进军物流领域 (4)新创办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5.2.2 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本归属分类 (1)中外合资物流

企业 (2)民营物流企业 (3)国有物流企业 5.2.3 按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某项功能为主要特征分类 (1)运输型物流企业 (2)仓储型物流企业 (3)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5.2.4 按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占有为标准分类 (1)资产基础第三方物流 (2)非资产基

础第三方物流 5.3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3.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1)国有大型企业 (2)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 (3)中小型服务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 (4)外资参股、独资企业 5.3.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存问题 (1)以传统型为主,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陈旧 (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3)缺乏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物流技术有待提高 (4)服务质量不高 (5)

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 5.3.3 加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措施 (1)加强政府部门的规划和指导 (2)加大宣传,树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理念 (3)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

化经营 (4)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 (5)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 (6)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5.4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选择和实施 5.4.1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层次 (1)基本业务 1)仓储 2)装卸 3)运输、配送 (2)附加值业务 1)订单处理 2)货物验收 3)仓库再包装/加工 4)代理货物保险 5)送货代收款 6)货物回收/替

换 (3)高级物流服务 1)库存分析报告 2)库存控制 3)建立分销中心 4)设计供应

链 5.4.2 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考虑因素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6.1 配送 6.1.1 配送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1)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

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6 (2)配送的特征 1)配送是以终端用户为目的地 2)配送是末端运输 3)配送时效性强 4)配

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5)配送是各种业务的有机结合体 6)配送追求综合的合理效用 (3)配送的作用及意义 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3)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5)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6)配送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物资的库存水平 6.1.2 配送的分类 (1)按实施配送的主体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2)仓库配送 3)商店配送 4)生产企业配送 (2)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小批量配送 3)配套成套配送 (3)按配送的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①日配(当日配送)。 ②准时

——看板方式。 ③快递式。 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5)即时配送 (4)按经营形式不同的分类 1)销售配送 2)供应配送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 4)代存代供配送 (5)按加工程度不同的

分类 1)加工配送 2)集疏配送 (6)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1)综合配送 2)专业配送 (7)共同配送 6.1.3 配送的合

理化 (1)实现共同配送 (2)实现区域配送 (3)推行准时配送 (4)推行即时配送 (5)实行产地直接配送 (6)实现配送的信息化 (7)

实现配送的自动化 (8)实现配送的条码化、数字化以及组合化 (9)提倡多种配送方式的最优组合 6.2 配送中心 6.2.1 配送中心的概念及作用 (1)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是指作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结点设施。 (2)配送中心的作用 1)

可降低物流成本 2)实现供销方库存集约化和需方零库存 3)实现物流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4)通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品销售 5)有利于把握销售信息 6)减少交易中间环节 7)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6.2.2

配送中心的分类 (1)按配送中心的设立者分类 1)制造商型配送中心 2)批发商型配送中心 3)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4)专业物流配送中心 (2)按服务范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 2)区域配送中心 (3) 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 1)储存型配送中心 2)流通型配送中心 (1)流通行销的功能 (2)仓储保管功能 (3)分拣配送功能 (4)流通加工功能 (5)信息提供功能 6.2.4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1)进货

作业 1)搬运 2)储存 3)盘点 (2)出货作业 1)时效性 2)可靠性 3)沟通性 4)便利性 5)经济性 6.2.5 配送中心现代化物流技术 (1)自动分拣系统 (2)自动化立体仓库 (3)计算机智能化技术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7.1 国际物流概述 7.1.1 国际物流的概念 所谓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

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7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

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7.1.2 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2)物流渠道长、物流环节多 (3)国际物流中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4)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5)国际物流中的多种

运输方式组合 (6)国际物流中的风险性 7.1.3 国际物流的发展 (1)起步阶段(20世纪的50年代至80年代

初) (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的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3)一体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7.1.4 国际物流的种类 (1)根据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分类 (2)根据货物流动的关税区

域分类 (3)根据运送货物的特征分类 7.1.5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比较 (1)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经

营环境不同 (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中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不同 (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作业完成周期的长短不同 (4) 国际物流

与国内物流的作业复杂程度不同 1)语言方面 2)产品数目方面 3)单证数量方面 4)存货的物权和地点方面 5)运输复杂性方面 6)系统一体化方面 7)联盟方面 (5)国际物流比国内物流面临的危险大 (6)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信息沟通方

式不同 (7)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高于国内物流 7.2 国际物流系统 7.2.1 国际物流系统构成 (1)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1)出口货物的国内运输段 2)国际货物运输段 (2)仓储子系统 (3)商品检验子系统 (4)商品包装子系统 (5)通

关子系统 (6)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7)信息子系统 7.3.3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 7.3.4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 7.3.5 国际集装箱运输 7.3.6 国际多式联运 7.4 国际物流结点 7.4.1 国际物流结点概述 (1)国际物流结点的概念 物流结点(Nodes)是物流网络中物流线路的连结点或端点,又称物流据点。有两种基本形

态,即枢纽型结点和普通结点。 (2)国际物流结点的功能 1)衔接功能 2)信息功能 3)管理功能 (3)国际物流结点的类型 1)转运型结点 2)

储存型结点 3)流通型结点 4)综合型结点 7.4.2 几种主要的国际物流节点 (1)口岸 (2)港口 (3)自由贸易区(自由港)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条件吸引大量商品、物品聚集 2)多功能的综

合物流结点为投资者提供各种经营选择 (4)保税仓库与保税区 1)保税仓库 2)保税区 (5)出口加工区 7.5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7.5.1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简介 7.5.2 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范围 7.5.3 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对象 (1)为发货人服务 (2)为海关服务 (3)为承运人服务 (4)为航空公司服务 (5)为班轮公司服务 (6)提供拼箱服务 (7)提供多式

联运服务 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状结构。 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简单地说,供应链包含了那些与转移货物从原材料阶段直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它包括供应来源与采办、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物料处理、订货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

和顾客服务、信息系统等,如图8.1所示。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 4)交叉性 8.1.2 供应链管理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

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3)供应链的战略内涵 (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 1)信息资源共享 2)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客户需求 3)实现双赢 8.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8.2.1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8.2.2 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1)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3)供应链管理关键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的简单连接 4)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 (2)供应

链管理的三种模式 1)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如图8.4所示) 2)以零售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如图8.5所示) 3)以3PL(集成物流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如图8.6所示) 8.3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图8.6 以3PL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 8.3.1 生产计划和控制 (1)生产计划 (2)生产控

制 1)进度控制 2)生产节奏控制 3)提前期管理 4)成品、半成品、在制品控制 8.3.2 库存控制 (1)多级库存优化和控制 (2)VMI管理系统 (3)联合库存管理 8.3.3

绩效评价机制 (1)对企业供应链中业务流程的评价 (2)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关系的评价 (3)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 (4)供应链的创新与学习能力评价 8.3.4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 (1)EDI数据交换模式 (2)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 8.4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8.4.2 供应链管理联盟化 (1)横向联盟化 (2)纵向联盟化 (3)通过第

三方物流实现联盟化 8.4.3 供应链管理全球化 (1)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选择适宜的物流网络 2)同步全球化 3)国际运输企业之间的联盟 (2)全球化供应链的类型 1)国际配送系统 2)国际供应商 3)离岸加工 4)全球性供应链 (3)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产品开

发 2)采购 3)生产 4)需求管理 5)订单履行 (4)全球化供应链

管理的作业 1)语言差别 2)产品量差别 3)单证数量差别 4)存货量难以确定 5)运输的复杂性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