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史(国别史)(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中历史-世界史(国别史)(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结束法国封建制度: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作用:赢得农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

☆试行恐怖政策:经济上:颁布全面限价法令,对生活必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治上,通过关于惩治嫌疑犯的法令,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和监管。作用:挽救了共和国、挽救了革命。

☆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作用:到1793年底,法国基本把外国干涉军驱逐出国境;1794年,战场转移到国境之外。 3、意义:

①规模:世界近代史上 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一再挽救革命,并把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②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③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④为此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二、热月党人统治时期(1794—1799年)(革命的调整时期)

(一)热月政变是结束过时的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的转折点。

1、措施:

①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过激措施;

②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 革命风暴过后,热月党人的客观历史使命是建立稳定的秩序,巩固革命成果。 2、结果:1795年,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欧洲国家的干涉。

说明共和制不能适应当时实现政治稳定的需要,要迅速稳定,必须实行集权式体制。

3、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建立独裁体制,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

三、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1814年)(革命成果的巩固时期)

(一)执政府统治时期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804—1814年) 1、措施:

①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②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③1804年,公布《民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④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作用:

①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

②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 2、对外战争:

①性质:经历了从反干涉为主到谋取霸权为主的转变;

②概况:一再打败普、奥、俄、西等国,1810年控制了从波兰到 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入侵西班牙,进攻俄国。

③评价: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

5

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人民反抗,最后导致帝国的灭亡。 3、帝国的崩溃:

①莱比锡之战,法国失败,帝国开始瓦解;

②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帝国覆灭。 ③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4、帝国覆灭原因: ①长期战争经济困难;

②后期的侵略战争使欧洲各国人民萌发了民族主义;③秩序稳定之后,军事独裁成为过时的体制。

四、法国的工业革命(注意法国大革命土地问题的处理对法国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

(一)时间:

1、18世纪末19世纪初,首先开始于纺织业; 2、19世纪20 年代进程加快; 3、19世纪中期完成。 (二)阻碍因素

1、中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 2、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相对缺乏,市场不景气。 3、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三)影响:

1、19世纪中期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五、巴黎公社革命

(一)背景(自发性)

1、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2、资产阶级政府对普军采取屈膝投降态度,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激起工人义愤。 (二)过程:(暴力性)

1871年3 月,巴黎公社成立,5月失败 。 (三)措施:

1、政权建设方面:

①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与过去工人运动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巴黎公社的最重要的创造和贡献,也是伟大意义的最主要表现) ②公社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2、社会经济方面: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②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③公社职员的薪金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

六、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法国

(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6

1、表现: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降到第四位 2、原因:

①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落后 ,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狭窄; ②小企业长期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③普法战争割地、赔款

④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特征:高利贷帝国主义(高利贷资本发达) (二)对外

1、法德矛盾尖锐(源于普法战争)

2、为对付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七、一战后到二战后

(一)一战后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恢复和丧失

1、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争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2、结果: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同英国一起控制国联使美国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的计划落空;并取得赔款。体现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 3、恢复原因:

①一战后,奥匈牙帝国解体、德国战败、俄国革命; ②英国的均势政策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

③美国巴黎和会失利,外交重点放在拉美和东亚;

④凡尔赛和约体现了法国严厉削弱德国的要求,成为法国称霸欧洲大陆的基石。 4、丧失: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国实行绥靖政策,欧洲霸主地位逐渐丧失。 (二)二战中

1、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意大利对法宣战,法国投降。 2、1944年6 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八、二战后

1、战后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2、欧共体(欧盟)成员国

德国

一、德国的统一和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一)德国的统一 1、背景

①长期处于分裂局面

②工业革命展开和资本主义经发展使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③缺乏统一市场,经济发展受阻④国际竞争须有强大国家作后盾 2、普鲁士统一的条件

①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7

②军事实力强大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3、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4、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5、影响

①结束分裂,为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②改变了欧洲国际格局。(法、奥受到扼制,德成为强国)

③继承了普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来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二)强国地位的确立——飞速发展的经济 1、原因

①统一完成,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增加资金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资源 ④后起国家,易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2、经济发展表现

①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②19世纪末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特征:“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容克在这一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利益资产阶级利益联系密切;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精神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

二、德国(威廉二世)的冒险和失败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争夺焦点:霸权和殖民地 (3)矛盾表现: ①法德矛盾 ②俄奥矛盾

③英德矛盾(主要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形成:

①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缔结。(反俄性质)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以德国为核心) (2)三国协约形成:

①法俄同盟形成: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为对付三国同盟)

②三国协约的形成: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 (二)德国挑起一战及失败

1、1914年7月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