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喀什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每年废旧地膜可回收时间极为短暂,人工回收地膜费用太高而效率极低,必须走机械化回收的路子。大面积残膜加工及资源化再利用是可以实现的,但由于残膜体积大、残膜混杂的杂质太多,利用成本较高。治理地膜污染农民群众是残膜回收的主体,提高机械回收率是关键,资源化利用是最终出路。

用地膜进行农业生产留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残留上,地膜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层,但是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完全降解,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提高,就会有大量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残膜存在就会导致土壤的物理结构层次改变,使得土壤水分、养分向下运输受到阻碍,土壤间隙和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气循环和浇灌,最终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充分利用,从而造成作物营养不良,产量下降。第二就是由于这些残留的存在,导致作物在生长时其幼小的根系被残膜缠绕,从而导致水分、养分的吸收被阻碍,造成死苗。第三是,如果土壤中残留大量地膜,还会影响农事操作,在进行整地、耕地、播种等农做是残膜经常缠绕在农具上或堵塞播种机,从而影响农事操作或播种的质量。另外,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或者丢弃在田间地头会造成白色污染,破坏环境景观。

2.3地膜回收利用现状

现行的废旧农膜回收以人工捡拾为主。处理方法一是就地处理,由于残膜的回收大多采用的是人工方式,其回收不彻底,工作效率

10

也不高,堆积在田埂或田间道路上,不再理睬;二是焚烧处理,将捡拾后的废旧农膜与杂草或秸秆在地头焚烧,不仅再次污染环境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三是回收利用,近年来部分农村已建起了废旧地膜或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点或加工点,有少部分农民将堆积在田埂或田间道路上的残留地膜捡拾后卖到回收点。 2.4 回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的地膜使用量近年来的在不断地增加,常年农作物覆盖面积在20万亩以上,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1200吨以上,目前生产中地膜厚度只有0.004-0.006mm(国标规定的最小厚度为0.008mm),远低于国外的0.02mm,这样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地膜的抗拉强度,为后期的回收带来了难度。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时,为防止大风将地膜吹起使地膜破损,在铺膜的同时会用土压在地膜的两边;同时在膜面上也压有土,这些土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受到风吹雨淋日晒,到了农作物收获时已板结硬化。此时受到自然风化作用地膜已破损,强度也已下降。由于地膜上板结的土块影响及地膜抗拉强度的降低,很难将地膜完整捡起,这样就降低了废旧农膜的回收效果。当前地膜使用已完全普遍化,但在回收网络、再利用企业尚未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参与的社会中介少、企业少。 2.5地膜残留状况及危害 2.5.1农田地膜残留情况

11

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组织农业系统40余名技术人员分组深入抽查了全市3乡2镇,出动车辆90余辆次,乡村两级650余人共同参与,对178个调查点的农田土壤进行了实地取样调查分析。为确保调查工作科学、严谨、准确,我们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面积为1平方米、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将残膜筛出,用水将残膜洗净,再将残膜烘干,最后称重,计算残留量。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喀什市地块30厘米深度耕层地膜残留量过高,达到亩含残膜13.08千克。

喀什市废旧地膜残留量抽查一览表

地点 乃则尔巴格镇 夏马勒巴格镇 佰什克然木乡 色满乡 荒地乡 点数 34 48 25 29 42 调查面积(平方米) 34 48 25 29 42 代表面积(亩) 7250 8654 4206 5280 8097 地膜残留量(千克/亩) 16.5 11.6 13.9 12.5 10.9 2.5.2地膜残留的危害

1、对喀什市而言,是对各类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影响土壤的吸湿性,对水分运动产生阻碍,从而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水平,阻碍作物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地下水难于下渗和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大幅度减产。

2、残膜与牧草、秸秆混在一起被牛羊误食后,会影响胃肠消化,引起死亡。

12

3、地膜制品中的增塑剂具有低水溶性和显著的生物累积性,可通过土壤系统对作物产生毒害,影响人畜健康。

4、残膜弃于田边、地头、林带中,大风过后,被吹至田间、树梢严重影响村容衬貌,给农村卫生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3地膜回收利用的技术、经验及发展方向 2.3.1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情况

2013年全市回收地膜120吨,加工颗粒80吨。 2.3.2经验与问题

聚乙烯的难解性,地膜除了热分解外,在自然环境中它的光分解性和生物分解性极差,即使长达10余年的时间,残膜仍以独立物形式存留在土壤,不与土粒胶体结合、吸附。

农田环保意识差,当前农业生产上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较为普遍,人们对于残留膜的危害认识还很不够,对于残留膜的清理回收处于起步阶段。

节水与污染的矛盾,喀什市地处干旱区域,生态系统脆弱,供水矛盾突出。在推广地膜栽培技术后,应运而生产生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节水效果非常明显。在干旱区,为防止作物受旱减产,农民在一水前不愿揭膜,这样给废旧地膜回收增加了难度。在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时,必须对地膜埋严压实,使其完全封闭,才能充分发挥地膜栽培的效果,尤其是新疆风多、降雨少,表土易干,压膜土相对多。如棉花一水前不揭膜,水后易被泥沙覆盖,给清理回收造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