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喀什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收残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喀什市粮食播种面积27万亩(其中:玉米面积9.79万亩),蔬菜播种10.8万亩,棉花播种4.77万亩,西甜瓜播种1.27万亩。喀什市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大,推广时间长,土壤中大量残留有地膜,因此建设地膜科学使用农药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势在必行。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2.1项目名称:

喀什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 1.2.2项目实施单位: 喀什市农业局 1.2.3项目建设单位: 喀什川疆塑业有限公司 1.2.4 项目性质 新建

1.2.5项目建设地点:

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喀什市色满乡、多来特巴格乡、乃则尔巴格镇

1.2.6建设期限:

一年,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 1.2.7项目建设内容:

(1)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推广应用厚度0.01mm以上的地膜实施面积20万亩;

2

(2)新增回收废旧地膜1200吨,新增废旧地膜颗粒加工能力800吨,新增回收地膜面积20万亩;在全市共建设3个废旧地膜回收站点(色满乡、多来特巴格乡、乃则尔巴格镇),1个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站(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

(3)能力建设:针对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培训,计划培训技术人员及示范农户8期合计1000人次,培训农民30期(以村组为单位)计30000余人次,计划编印宣传册20000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体广告、宣传牌、网络、宣传车等宣传手段进行宣传。 1.3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0.01mm地膜覆盖面积20万亩,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耕地资源,清除白色污染的氛围,使清洁生产及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成为各族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做到政府主导,农业部门具体负责,企业参与,各族农民积极主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全市地膜覆盖农作物的回收面达100%,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废旧地膜回收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废旧地膜颗粒加工能力800吨。有效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1.4前期工作基础:

一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召开全市废旧地膜回收动员大会,并与各乡镇签订农田废旧地膜回收责任书。

3

二是喀什市各族农牧民充分认识到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参与积极性很高。在实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前,喀什市仅有极少的农田残膜进行回收,很多农民尚未意识到农田残膜的危害,全市现无专业的废旧地膜再利用企业,每年零星收购再利用的残膜仅有几十吨。项目实施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全市各族群众意识到治理农田残膜污染刻不容缓,农户自觉开展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工作,购置残膜回收机械从而提高残膜回收的效率,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已成为喀什市农民的共识。相关企业也已开始考虑废旧地膜的再利用。 1.5组织方式: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喀什市成立以政府副市长为组长,发改委、财政、农机、农业、环保、财政、纪检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组。

成立由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队,按照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统一作业、统一管理。

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的预算、控制、分析和检查工作,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1、残膜机械回收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宣传,促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真抓实干;要在政策和投入上进行必要的支持,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通过项目的带动分步确立阶段实施目标,推进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4

2、严格执行国家重点项目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并进行考核,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和实施质量。

3、搞好宣传培训工作。利用现场会、技术资料等各种形式,教育、宣传实施机械化残膜回收的重要意义和典型应用效果,形成有利于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顺利推广的社会氛围,促进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4、利用研讨班、培训班等形式,抓好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对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成为项目实施的业务技术指导和项目组织管理的骨干。切实搞好对农机手机具操作规程和作业质量的规范培训。

5、认真落实发展农机化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财政扶持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各级政府、财政、信贷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残膜回收机具的装备,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该项目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保障。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725.1万元。详见下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