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火花放电:放电间隙反复击穿时,在气体间隙中形成贯通两极的断断续续的不稳定的明亮细线状火花,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火花放电。

7、电弧放电:若放电回路阻抗较小,电源容量又大,气体间隙一旦放电电流极大,放电间隙温度极高,放电通道发出耀眼的光亮,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弧放电。

8、电晕放电:若构成气体间隙的电极曲率半径很小,或电极间距离很大,当电压升到一定数值时,将在电场非常集中的尖端电极处发生局部的类似月亮晕光的光层,这时用仪表可观测到放电电流。随着电压的增高,晕光层逐渐扩大,放电电流也增大,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晕放电。

9、刷状放电:在电晕放电的条件,电压升的更高,则在电晕电极上伸出许多类似刷状的放电火花,放电电流虽比电晕电流大的多,但电流仍局限在电极附近的区域内,没有贯穿两极,间隙也能承受电压的作用,这种放电形式称为刷状放电。

10、游离过程吸收能量产生电子等带电质点,不利于绝缘;复合过程放出能量,使带电质点减少消失,有利于绝缘。两种过程在气体中同时存在,条件不同,强弱程度不同。游离主要发生在强电场区、高能量区;复合发生在低电场、低能量区。

11、非自持放电:需要依靠外界游离因素支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 12、自持放电:即使外界游离因素不存在,间隙放电仅依靠电场作用即 可继续进行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10.雷电放电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

(1)先导放电阶段;(2)主放电阶段;(3)箭状连续多次放电。 11.为什么绕击时的耐雷水平远低于雷击杆塔的耐雷水平? 因为绕击时雷闪过避雷线而直接击中了导线产生的影响较大,而在雷击杆塔时,由于杆塔一般不高,其接地电阻较小。

12.雷电的破坏性是由哪几种效应造成的?各种效应与雷电的哪些参数相关?

雷电的破坏性是由电磁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等多种效应造成。电磁效应与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的计算波形。机械效应与雷电流的计算波形,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13.试述电力系统产生短时过电压的原因极其采用的主要限制措施。 原因:电力系统内部储存的磁能量发生交换和振荡。措施:(1)装置联合闸电阻(2)同电位合闸(3)利用避雷器来保护

15.切除空载线路和切除空载变压器为什么会产生过电压?断路器中电弧的重燃对两种过电压有什么影响?

切除空载线路和切除空载变压器是由于电力系统内部储存的电磁能量发生互换和振荡产生过电压,影响:(1)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的中性点电位有可能发生位移。(2)重放次数对这种过电压的最大值有次侧生的影响。(3)当母线同时接有几条出线,只切除其中的一条,这种过电压较小。(4)断路器外侧有电磁式电压电感器将使线路上的剩余电荷有了附加的泄放路径。

一、单项选择题 1.极性效应出现在(D)

A.均匀电场中 B.稍不均匀电场中

C.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中 D.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中 2.我国规程中规定线路防雷设计用雷电流波头时间为(A) A.1.2μs B.1.5μs C.2.6μs D.10μs

3.在直配电机的防雷结线中,母线上装设电容器可(C)

A.降低冲击电压幅值 B.提高冲击电压幅值 C.降低来波陡度 D.提高来波陡度

6.随着电压频率的增加,极性介质的介电常数(B) A.增加 B.减小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7.吸收特性可以反映固体电介质的() A.局部损伤 B.气泡 C.整体受潮 D.裂痕

8.限制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D) A.装设阀型避雷器 B.装设消弧线圈 C.采用真空断路器 D.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二、填空题

12.空载线路自动重合闸时,可能产生的最大过电压倍数约为_____。 13.避雷器非线性电阻阀片的主要作用是_____。 14.GIS绝缘的伏秒特性比较_____。

15.套管介质的等值电容越大,沿面闪络电压_____。 16.排气式避雷器的伏秒特性较_____。

17.进线段保护是指在临近变电所_____km的一段线路上加强防雷保护措施。

18.输电线路长度越长,空载线路末端工频电压比首端电压越_____。

19.已知无损耗导线的波阻抗Z和波速v,试写出导线单位长度电感的表达式:L0=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 21.残压 22.耦合地线

23.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 24.滑闪放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8.为了提高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工频击穿电压,在气隙中插入的屏障主要起着什么作用?

29.发变电所对侵入波防护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0.超高压输电线路末端加装并联电抗器的作用是什么? 1.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

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现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3.极化时间最短的是( A ) A.电子式极化 B.离子式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