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要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要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管道留压浆孔、溢浆孔;曲线孔道波峰处留排气孔,最低处留排水孔; 管道安装后需在其附近进行焊接作业的,要采取保护措施; 2》、预应力筋安装

先穿束后浇混凝土,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 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浇筑后及时疏通管道;

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不得装入预应力筋; 穿束后在附近进行电焊作业时,要采取保护措施; 3》、预应力筋张拉

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没要求不得低于设计值的75%;

直线长度大于25米或曲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小于25米的一端张拉;

张拉顺序符合设计,没要求时可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多束一端时,宜均匀交错进行张拉;

张拉过程断丝、断筋数量不得超过相关规定; 应力达到稳定方可锚固; 4》、孔道压浆

张拉后及时压浆;多跨连续的张拉一段灌注一段;采用水泥浆,符合设计要求,没要求时不低于30Mpa。

压浆作业,每一工作班留取不少于3组砂浆试块(70.7*70.7*70.7mm),标养28d; 压浆过程及之后48h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否则保温措施; 白天温度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压浆后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不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孔道内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没要求时不低于设计值的75%; ※※P319 质量控制

1、 资格→施工单位有相关的施工资质;

施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 设备→校准期限6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配套校准,配套使用; 3、 质量控制的“六不张拉” →1》、没有预应力筋出厂材料合格证;

2》、预应力筋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 3》、配套件不符合设计要求; 4》、张拉前交底不清; 5》、准备工作不充分、安全设施未做好; 6》、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五、 熟悉预应力材料的技术要求P52

10、预应力筋材料

预应力筋主要有钢丝、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

每批预应力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组成;

预应力筋进场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志和规格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存放预应力筋的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防雨露;

预应力筋和金属管道室外存放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 时间不超过6个月;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仓库内配套存放; 11、预应力筋制作

预应力筋使用砂轮锯、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钢丝、钢绞线束移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大于1.5m。 12、预应力筋安装

在安装预应筋的构件附近进行电焊作业时,要采取保护措施;

13 / 51

13、管道→壁厚不小于2mm

管道内横截面积是预应力筋横截面积的2.0~2.5倍;或通过试验确定此面积比; 抽芯时间由试验确定,混凝土强度达到0.4~0.8MPa为宜,不得损伤结构混凝土; 管道设压浆孔,排气孔,排水孔;

14、锚具、连接器→后张锚具和连接器锚固方式:夹片式、支承式、锥塞式、握裹式; 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承载力和良好的适合性; 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预应力的要求;

锚具、夹片及连接器进场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

格、数量, 确认无误后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锚具、夹片1000套为一验收批;连接器500套为一验收批;

六、 熟悉混凝土强度及配比要求P56

15、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方差已知统计法,方差未知统计法、非统计法 16、混凝土原料:水泥、粗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水

17、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防冻剂、膨胀剂、防水剂、泵送剂、速凝剂 18、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块15*15*15cm,三块为一组,同龄同等条件养护; 19、配合比设计步骤:初步→试验室→基准→施工

412020城市桥梁下部结构施工P57

一、 掌握桩基础施工方法与设备选择P57

1、 沉入桩基础

1》、沉入桩的类型: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钢管桩; 2》、准备:掌握相关的地质、水文和打桩资料

处理障碍物,平整场地,场地具有沉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对于地质复杂的大桥,特大桥进行试桩,检验桩的承载力和确定沉桩工艺; 贯入度由试桩后会同监理、设计研究确定; 施工技术要点 3》、沉桩顺序:密集桩群自中心向四周对称打;

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先深后浅;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先打紧邻建筑物后打远离建筑物的桩; 先打坡顶桩,后打坡底桩; “重锤低击”

4》、终止锤击:以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最后10锤或最后50cm用多少锤; 5》、沉桩方式:锤击沉桩→砂类土、黏性土;

振动沉桩→密实黏性土、砾石、风化岩;

(可用射水辅助沉桩,但黏性土慎用,重要建筑物附近不宜使用) 静力压桩→软黏土、淤泥质土; 钻孔埋桩→黏土、砂土、碎石土、 2、 钻孔灌注桩基础

1》 、成孔方式: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护筒(沉管)灌注桩、爆破成孔;

表1K412021

2》 、泥浆护壁成孔→宜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

护筒内的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面1m以上;

现场设置泥浆收集设施,废弃的泥浆、渣要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钻孔过程发生斜孔、塌孔、护筒周围冒浆、失稳现象,停钻----再钻;

孔底沉渣厚度:端承型桩≤10cm,磨擦型桩≤30cm;

14 / 51

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掉钻等事故; 钻进4~5m验孔一次,做好记录

冲孔中遇到斜孔、梅花孔、塌孔等情况,采取措施; 3》、干作业成孔→长螺旋钻孔:开孔下钻速度缓慢,过程中不宜反转或提升钻杆;

钻孔扩底:灌注混凝土时第一次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部;桩顶5m范围内应随浇

随振动,且每次不超过1.5m;

人工挖孔:深度不超过25m;护壁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当日施工完成,

模板在混凝土强度2.5MPa后进行;

4》、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 放入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桩顶完成面标高比设计标高0.5~1.0m,确保设计强度; 气温低于0℃时保温;气温高于30℃时缓凝;

浇筑时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

浅水区筑岛施工,岛面高出最高施工水位0.5~1.0m; 深水区或淤泥层厚的,采用固定式或浮式平台; 5》、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孔、钢筋笼检验合格,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 导管试拼试压,试压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导管底部离孔底30~50cm;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0.8m;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为2~6m;

控制好导管提升速度,严禁提出混凝土面,故障应记录备案; ※※※※※※※※※※ P313 ※※※※※※※※※※ 6》质量事故与预防措施

1、 地质资料问题→勘探孔间距太大、孔深太浅、土工试验数量不足、土工取样和试验不规范;

桩周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不足;

预防措施→对桩基持力层厚度变化较大的适当加密勘探孔,必要时补充勘探; 2、 设计问题→对勘探资料研究不足、桩型选择不对、地面标高不清;

预防措施→回填土层和软土层厚的,校核是否存在负摩擦; 3、 孔口高程误差→1》、地质勘探后场地再次回填,计算时孔口高程时没考虑;

2》、施工过程废渣的堆积,地面不断升高,孔口高程发生变化; 预防措施→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孔口的绝对高程,每根桩开孔前复测孔口高程;

4、钻孔深度误差→孔深测量应采用丈量钻杆方法,取钻头的2/3长度处作为孔底终孔界面,不宜采

用测绳测定孔深。

对于端承桩钻孔的终孔标高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为准; 4、 孔径误差→作业疏忽错用其他规格的钻头,或钻头太旧,磨损后直径偏水小;

开孔前由业主、监理、承包商对钻头的规格进行验证并实行签证手续; 5、 钻孔垂直度→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钻孔偏斜

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偏孔; 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4》、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遭成偏孔; 控制措施→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杆的垂直度; 2》、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生问题及时维修; 3》、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钻进,低速、低压钻进;

发生偏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压钻进;

4》、在复杂地层,必要时加设扶正器;

6、塌孔与缩径→主要原因是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

灌注混凝土。

15 / 51

预防措施→对应以上原因出解决办法。

6、 桩端持力层判别错误→持力层判别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

对于非岩石类可根据地质资料判断; 对于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判断难道较大,经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钻受力、主动钻杆的抖动情况和孔口捞样综合判断,必要时原位取芯验证;

7、 孔底沉渣过厚原因→清孔泥浆质量差达不到设计要求;

测量方法不当,应取孔内钻杆长度+2/3钻头长度

措施→在粗砂、砾砂和卵石地层,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 8、 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1》、初灌导管的规范规定→灌注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为0.3~0.5m ;

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不小于1.0m;

混凝土的初灌量=桩长混凝土量+道管混凝土量

2》堵管的主要原因:灌注导管破漏、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

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灌注导管埋深过大。

措施→对应以上原因出解决办法。

3》、导管的检查项目:是否存在孔洞、裂隙,接头是否密封、厚度是否合格; 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1.3倍孔内水深压力)和“接头抗拉试验”,

严禁用气压

4》、钢筋骨架上浮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

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结块的混凝土托起钢筋骨架;

孔内砂粒太多,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

时托起钢筋骨架;

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 措施→当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降低灌注速度; 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至骨架底口2m

以上,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5》、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原因→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 措施→把好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关,掌握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和

搅拌时间;

6》、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原因→初灌混凝土量不够,埋管太小或导管根本没进入混凝土; 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造成上部结块; 清孔不干净浮砂太多,形成沉积砂层;

措施→导管埋深2~6m,控制好拔管速度,

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控制在1.5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

7》、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

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

8》、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的处理方法→若开灌不久,可重新钻孔至原孔底;

混凝土初凝前可快速拔出导管进行处理;

若拔出钢筋骨架的,可按新桩的灌注方法处理;

二、 掌握墩台、盖梁施工技术P61

1》、墩台施工→施工前对基础进行清洁;

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1.5~2.0m;

水平截面200㎡的不超过2块,300㎡的不超过3块;每块面积不小于50㎡; 柱式墩台施工→模板、支架满足强度、刚度外,稳定计算应考虑风力影响; 墩台柱的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V型的墩柱对称浇筑; 墩柱滑模应选用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半,分层分段对称浇筑,离模板上沿口10~15cm;

16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