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5.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不吾知其亦已兮 6.与“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臣相顾,泣下沾襟 B.顾计不知所出耳 C.荆轲顾笑武阳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 与“相见常日稀”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久久莫相忘 B.儿已薄禄相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处分适兄意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9 .与“收天下之兵”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 赵奢之伦制其兵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10. 与“唯兄嫂是依”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觉今是而昨非 B. 是以区区不能能废远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唯予马首是瞻 11.下列词语解释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静言思之 言:说 B忍尤而攘诟 尤:责难 C.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离开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七.断句与翻译:

(一)断句训练(8分,用“|”断开即可,每句2分,错两处扣1分。)

1.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翻译:(10分,每句2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测试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说,通“悦”) 2.(“振”通“震”) 3.(“卒”通“猝”,突然) 4.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5. (“要”通“邀”,邀请) 6.(“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7. (“郤”通“隙”,隔阂、嫌怨)

5

8. (“庭”通“廷”,朝堂。) 9.通“晤”,面对面。 10.通“凭”,凭借 11.通“缭”,盘绕。 12.通“嘱”,劝请。 13.通“藉”,狼藉。 14.脱,脱身。 15.畔,边岸。 16.暮,晚,末。 17.措,措施。 18.郁悒,忧愁苦闷。 19.圆,圆形的穿孔。 20.罹,遭受。 21.彰。明显。 22.娶,娶亲。 23.通“划”,用拨子拨。 24.颁,通“斑”,花白。 25. 涂,通“途”,道路。 26. 知,通“智”,智慧。 27。生,通“性”,资质,禀赋。 28.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弊,通“敝”, 困顿,失败。 30. 没,通“殁”,死。 31. 倔,通“崛”,崛起。 32.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33. 不,通“否”。 34.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5. 亡通无,没有。 36. 女通汝,你。畔通叛。 37. 禽通擒,捉拿。 38. 闵通悯,忧患。 39.辩通辨,分别。 40.销通消,消散。 二.古今异义

1.(行李:出行的人) 2.(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夫人:那人)

4. 币:礼品 5.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6.郎中:宫廷的侍卫 7.山东:崤山以东 8.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9.河北:黄河以北

10.长者:品德高尚之人。 11. 遇:对待。深:刻毒。 12.浩荡:荒唐,没有原则。 13.穷困:走投无路。 14.可怜:可爱。 15教训:教养。 16.区区:真情挚意。 17.逢迎:迎接。 18.交通:交错相通,连接。 19.多谢:多多劝告。 20.斯文:这篇文章 21.斗牛:斗宿和牛宿 22.于是:在这时 23.茫然:旷远的样子 24.于是:对这件事 25.因为:因此创作。 26.颜色:神态、脸色、姿容。27.老大:年龄大。 28.向前:从前,刚才。 29.用心:因为心思。 30.以致:用来招致。 31.学者:求学的人。

32.不必:不一定。 33.从而:跟从并且。 34.指示:指点给……看。 35.亲戚:父母家人。 36.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37.实在:确实活着。 38.虚心:不抱成见。 39. 相当:抵押。 40. 货物:财物。 三. 活用的词

1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2.(“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4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5(“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活用作动词,扩展疆界。)

6.(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7.(朝服:名词作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8.(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9.(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0.(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11.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2.(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3.(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4. (使眼色) 15. (象对待兄长那样) 16. (使……跟从)

17.(使……停止,制止)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9.名作状,向东南方。 20.名作状,用手巾。 21.形作名,大事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相等. 23.名作动,打渔砍柴 24.使动用法,使……起舞 25.名作动,筑舍定居 26.名作状,从旁边

27.形作动,照明 28.形作动,弄错 29. 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0.丧,名作动,为……办丧事 31.日,名作状,在每天 32.序,名作动,排列座次 33.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34.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35.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 36.愚,使动用法,使……愚笨 37. 先/后形→意动以……为先(后) 38.舍,名词→动词 安置住宿 39.急→使动,使我急→逼迫我。 40. 归,使动,使……回去。

41. 降 ,使动,使……投降。 42. 壮 ,意动,认为……壮,钦佩。

6

43.斗,使动,使……争斗。 44. 乐,意动,以……为乐,琴书:名作动,抚琴、读书 45. 怡:使……愉快 46. 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47.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48. 腾、起:使动,使……腾空,使……起舞

49。南,名作动,向南飞。 50. 日: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文言句式: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 介词短语后置句 2. 宾语前置 3. 被动句 4. 省略句,“号”后省“于” 5. 宾语前置 6. 判断句 7. 宾语前置句 8. 定语后置句

9. 宾语前置句 10. 宾语前置句 11. 宾语前置句 12. 介词宾语前置句 13. 判断句 14. 宾语前置句 15. 被动句 16. 宾语前置句 17. 省略句,省宾语“之”,介宾短语后置句 18.介词宾语前置句 19. 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 20. 被动句 21. 判断句

22. 省略句,省宾语“之” 23. 介词短语后置句 24. 省略句,省宾语“之”

25. 定语后置句 26.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7. 被动句 28.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9. 宾语前置句 30. 介词短语后置句,于蛮夷为降虏,介宾前置,以何,动宾前置,见汝。 (二)选择题:

1.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其余为判断句。 2.A.其余被动句。

3.D. “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其他宾语前置。

4.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 5.A.

6.A.(都是宾语前置, B第一句是宾语前置,第二句是介宾结构后置,C第一句宾语前置,第二句定语后置“;D第一句,宾语前置,第二句定语后置。)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B.

9.A.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宾语),B.少仕(于)伪朝(省略介词),C.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 D.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省略介词)

10.C.主谓倒装,其他都是介词宾语前置。 五.文言虚词

1. B,表修饰。 A.承接关系 C. 表转折 D.表因果

2. D 介词,表被动。 A.因为 B.对,向 C.替,给 3.C尚且。A.并且B.暂且,姑且 D.将要

4. D,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舒缓语气。A.于,在 B.于,在 C.于,在 5. C,词尾,“……的样子”。A.动词到/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B. 疑问代词,什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多么 D. 表目的关系,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6. A,取消主为谓独立性。 B.定语后置标志 C.动词:到 D.代词,他

7. C,用,拿,介词。其他连词 A.表并列 B.修饰D. 因果。 8. B ,比。介词。 A.表被动 C.在 D.在……方面

9. D ,连词和,跟。A.趁此/经由,通过, B. 判断句中表提顿/用在“今”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 用在时间词,凑足音节/动词,到……去。

10.B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A.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他。 C.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动词,像,好像 D.将,将要/暂且,姑且。

11.D.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恐怕”、“或许”。A,第一人称代词“自己”,B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C语气副词,祈使语气,“还是”。

7

六.一词多义:

1.A.表被动,其他都是助词,表示对我。。。。。

2.A,道歉,认错。B告诉。C辞别。D告辞,辞谢。

3.C。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护,喜爱。D,隐蔽,躲藏 4. C,辜负,对不起。A使担负,使承受。B依仗,凭借。D违背 5.C,通“智”。A知道,懂得。B了解。D 理解,了解。 6.B.只是,表轻微转折。 A看。C回头。D副词,难道,却。 7.C互相。A表示单方面的“对我”。B面相、命相。D,辅助 8.D.到,往。A出嫁。B依照、按照。C享有。 9. C。兵器。A B军队。D用兵策略

10.D.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A,正确。B这。C与“故”连用,译为“因此”。 11.B. A相当于“而”,C遭受,D。招供,供出。 七.断句与翻译:(一)断句训练

1.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翻译:每句2分。

1. 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茫茫无际的万顷江面。 2.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

3.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4.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5.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