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笔记(自己编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管理学原理笔记(自己编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

1、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组织。 3、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4、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些管理的基本活动进行的。 关于管理的观念,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观点:

1、管理,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是由古典管理学创始人之一、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于1916年提出的。

2、管理,是指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观点。他认为: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和权利完全无关。②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它技术一样,有自己特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管理阶层。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德鲁克的观点明显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3、管理,是指决策。这是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提出的。他把决策制定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收集信息,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②制订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临的形势。③在各种可能方案中进行抉择,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并付诸实施。④检查过去所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价,制定新的决策。

4、管理,是指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是指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好的一种职能。

6、管理,是指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能源的协调活动。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①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活动、行政的活动等。②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二)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 组织内部包括五个要素:

①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②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③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④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⑤目的---宗旨,标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九个外部要素:①行业,包括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相关行业的状况。②原材料供应基地。③人力资源。④自然资源。⑤市场。⑥技术。⑦政治经济形势。⑧政府。⑨社会文化。 (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

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管理这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职能。 我们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沟通、控制、激励、创新七种职能。 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上层主管、中层主管和基层主管三个层次。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包括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这是各种人际关系的主导与核心;组织内的一般成员之间的关

系;群体之间的关系。

正式团体是指组织内按专业分工所划分的各个部门。

非正式团体则是指正式团体的一些成员为某种共同的感情或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团体。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管理,从它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即具有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一方面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社会化生产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二,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从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

其三,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其四,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它是同生产力水平及其他情况相适应的。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客观规律。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决窍。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因此,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所具有的管理本质的外在根本属性及其所应发挥的基本效能。

考察管理职能的目的有两个:①要回答管理是要干什么的问题。②要回答管理的既定目标是如何达到的。

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沟通、控制、激励和创新七种职能。

第三节管理者与管理对象

一、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与平时所讲的干部不是一个概念。 (一)管理者的差别

从组织类型来看,管理者分布在工厂、商店等等。不同的组织确定了管理者之间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从组织规模来看,管理者分布在大型企业、大学、大医院等,不同的组织规模,导致管理者之间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分布上的差异。

从组织层次来看,管理者分布在高层、中层、基层等。组织层次的不同,决定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不同。

从组织环境来看,管理者分布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中,决定了管理者的管理哲学、管理方式等等的

不同。

(二)管理者的共同点

从组织地位来看,他们都是一定组织的领导者;从组织责任来看,他们负责推动他人工作,实现组织目标;从工作重点来看,在他们所有的工作当中,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比其他工作更重要。 (三)管理者的角色 分三类:

1、 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2、管理管理者。3、管理人和工作。 二、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或管理要素,是指管理主体为达成预期目的发挥管理职能于其上的管理客体。 七要素法:即七M:人员、资金、方法、机器、物料、市场、士气

我们认为,管理要素可以概括为观念、目标、组织、人员、信息、资金、技术、物资和环境九大要素。

1、管理观念,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价值方面的观念、经营方面的观念、人性方面的观念。管理观念是管理的基本要素。

2、管理目标,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努力方向,是管理活动要达到的效果。管理活动以目标为始点。

3、管理组织,是指各类组织团体内的组织层次和结构及其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组成的人和技术的系统结合。组织是管理赖以开展的基础。 4、人员,是指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管理要素的基本元素。

5、管理信息,是指能够反映管理内容的,可以传递和加工处理的文字、数据和信号。管理者的活动基础是信息沟通,整个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6、资金,是管理组织中物的货币表现。它是管理的手段,又是管理的目的。

7、物资,是管理组织中的物的要素。在管理中,缺乏物资,其他管理要素就无从发挥作用。 8、管理技术,主要是指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一定的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9、管理的环境,是指人们活动所涉及的空间要素,是管理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总和。管理者只有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实施管理,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第四节管理学及其学习方法

一、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是指人类长期从事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是以企业组织的为重点,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管理学作为一名学科的基本思想和体系,最初是由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首先提出来的。管理学正式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作是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和奥唐奈1955年出版的《管理学原理》或译为《管理原则》,该书于1976年第六版更名为《管理学》。 二、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了解管理学学科的特性,理解全书内容 1、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4、管理学是一门艺术。

(二)把握管理学学科的体系,逐步深入

①验学派。②际关系学派。③体行为学派。④作社会系统选派。⑤社会技术系统学派。⑥决策理论学派。⑦系统学派。⑧管理科学学派。⑨权变理论学派。⑩经营管理理论学派等

第一,概论篇。通过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发展的阐述,引导学习者走进管理学科的大门,

把握管理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

第二,职能篇。主要是解决管理实践中如何去做,即管理实践的一些基本技能。 第三,绩效篇。主要是解决管理者如何造就的问题。 (三)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方法,结合实际综合利用

管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运用具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有:

1、归纳法,又称实证研究。它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2、演绎法。它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是从以掌握的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加以检验、完善和发展理论。

3、比较研究法。它是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来研究不同国家、地区、部门、单位、学派、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管理思想管理经验,寻求管理的规律性。

4、试验研究法。它是在约束条件下,有目的的揭示管理规律的方法。 思考题

1、评价各派学者给管理下的定义,然后结合实际谈谈你心中的管理是什么? 答:关于管理的观念,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观点:

1、管理,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是由古典管理学创始人之一、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于1916年提出的。

2、管理,是指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观点。

3、管理,是指决策。这是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提出的。

4、管理,是指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是指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好的一种职能。

6、管理,是指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能源的协调活动。 我心中的管理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

1、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组织。 3、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4、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些管理的基本活动进行的。 2、管理是一名科学还是一门艺术?结合实践说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客观规律。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决窍。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因此,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3、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4、管理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应如何来学习管理学?

管理学,是指人类长期从事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是以企业组织的为重点,研究管理活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