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潘红先编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潘红先编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

1.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4.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就是什么颜色的了?

5.学生讨论、交流。

6.比较两种羊群的变化,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反复变化 1.出示尺蠖蛾的图片(两种翅色)。 2.请学生介绍尺蠖蛾翅色变化的故事。 3.举例:蝗虫体色的变化、青蛙肤色的不同。

4.小结: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四、认识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1.出示两种狐狸的图片。 2.让学生来认一认。

3.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耳朵的区别,结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环境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拓展、延伸

1.谈话:近 100 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发现吗?

2.如果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如果不知道则由老师介绍。(出示相关资料) 3.知道新发现对达尔文理论的挑战,感受还有许多科学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六、课外作业

通过有关动物进化知识的学习,结合查找资料,开一个讨论会,谈一谈人是怎样进化来的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单元课文组成:

本单元《共同的家园》有四篇课文,它们分别是:1《寻找生物的家园》;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有趣的食物链》;4《生态平衡》。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进行构建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由于本单元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阅读资料,同时设计了若干小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是为了较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又通过

同一栖息地上生物间的共生、掠食引出食物链、食物网的话题;在前面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认识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要求

科学探究

1.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栖息地,理解栖息地的意义。 2.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本领。

3.初步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重要角色。 4.初步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平衡。 过程与方法:

1.能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2.会制作生态瓶。 教学难点

生态平衡的含义及重要性。 教学关键

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

1《寻找生物的家园》??????.????..????.2课时;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2课时;

3《有趣的食物链》????????????????1课时; 4《生态平衡》??????????????????1课时

1 寻找生物的家园

教学要求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 难点: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生物。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生物之间栖息地等视频资料、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物生存的环境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视频,通过这段视频,你了解到什么? 出示填空: 是小鸟的家, 是牛羊的家, 鱼虾的家, 植物的家?? 是所有生物的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3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3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