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新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有改动)

11.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1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1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

1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答案与解析】

1.nèn 脆 喉 宛 hè 嘹 2.C〔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3.C 4.(1)“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的挤劲儿,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若用“长”只是一般的说明,不能表现出春草的活力。 (2)“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响声,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叫”只能表明大声喊,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浓。 (3)“抚摸”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吹”则表达不出来。 5.(1)排比 拟人 (2)引用 比喻 (3)比喻 排比 (4)反复 拟人 6.示例:春风像清新的木糖醇口香糖,甜甜的,散发着清爽的味道。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1)“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2)“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9.B(重音应落在“嘹亮”上。) 10.示例:写春: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又绿江南岸。 11.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12.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做铺垫。 13.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14.“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15.(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第2课 济南的冬天

1.易错字 暖和(huo) 着落(zhuó) 髻(jì) 看护(kā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2.多音字 澄

21

着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安适 安逸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着重于“适”,安静而舒服,感到舒适,多形容生活与环境。 安静而舒适,用“安适”; 着重于“逸”,安乐舒适,贪图个人贪图而安乐,用“安逸”。 安逸,带有贬义色彩。 安乐舒服;安静舒适。 安闲舒适。 5.词语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安适:安静而舒适。 澄清:清亮。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老舍是一位多产的现实主义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写了20多部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

【文题解说】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题目蕴含

22

着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直到1930年春才由新加坡转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后,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

本文紧紧围绕着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细腻地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温晴秀丽、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寄寓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本文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本课为2课时。

1.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的重要字词。 2.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3.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 4.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冬天的美。 2.理解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3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感情。 2.品味语言的优美,揣摩词语的妙处。

第课时

1.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的字词。 2.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重、难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感情。

导入?作者背景?整体感知?感知冬美?探究山美?拓展延伸

导入一:点题型

[设计意图] 由《春》引出北方的冬天,再引出济南的冬天,同时简述课文内容,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真如作者所渲染的那样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从而做出一个评判。 导入二:图文型

[设计意图] 由现实的秋天引出课题,再引用老舍的优美语句,以抒情性的语句点题,为课文学习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学生回答:秋。】不错,那么我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啊?【四个,春、夏、秋、冬。】很好,为了让大家能更深刻地体会大自然的四个季节,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幻灯片,放映春、夏、秋、冬四季照片。】这些照片漂亮吗?【漂亮。】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啊?【学生举手发言。】

不错,大家回答得都很好。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老舍先生曾经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他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他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导入三:对比型

[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北方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说到北方的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