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练习题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财政与金融练习题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长的关系。( √ )

4、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 )

5、当证券市场投机严重、 证券价格虚高时,一般央行是降低证券信用交易 法定保证金比率。( × )

6、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不一定一致的。( × ) 7、充分就业就是人人都有工作。( × )

8、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政策目的是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 ) 9、提高预缴进口保证金比率可以达到限制进口、节约外汇使用的目的。( √ ) 10、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 √ )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目标,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如何引起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到最终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变量到最终目标的依次传递过程。 3、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对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个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4、公开市场操作--是指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量的行为。

5、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央行获得贴现贷款规模即基础货币量的一种措施,进而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目的。

6、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率--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以改变货币乘数,间接地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第五章 财政概论

一、 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4个或1-3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属于公共物品的包括( ABD )。

A、社会治安 B、公共基础设施 C、食品 D、环境保护 2、公共物品具有的特征包括( AC )。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竞争性

3、当经济过热时,可以选择( B )财政政策。

A、积极的财政政策 B、消极的财政政策 C、中性的财政政策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B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个人

5、以下关于财政论述正确的是( ABD )。

A、分配主体是政府 B、分配的手段采取无偿和强制方式 C、主要是满足私人需要 D、分配的客体是部分社会产品 6、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ABCD )。 A、公共品 B、外部性 C、自然垄断 D、风险、不确定性 7、洛仑兹曲线弧度越大越弯曲,表示( B )。 A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 B、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 C、收入分配完全绝对平等

8、财政的“自动稳定”机制主要包括( AC ) 。

A、累进所得税制 B、购买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9、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采取( B )。

A、积极的财政政策 B、消极的财政政策 C、中性的财政政策

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所有财政现象的出现或存在都根源于国家或政府的存在。( √ )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共需要由市场和政府来满足。( × ) 3、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 × ) 4、“公共服务”存在“搭便车”的现象。( √ ) 5、财政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 √ )

6、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按照“效率”原则,

由政府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 )

7、政府实现资源配置的范围不应超越市场失效的领域。( √ ) 8、社会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

9、社会分配不公恰恰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结果。( √ ) 10、财政不应介入对劳动收入的调节。( √ ) 11、经济增长即意味着经济发展。( × )

12、经济波动的发生恰恰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结果。( × ) 13、财政支出形成的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 ) 14、当经济萧条时,转移性支出上升,从而刺激经济的复苏与升温。( √ ) 15、财政通过个人所得税等措施能使收入均等化,则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 )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资源配置--即资源的组合,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指生产要素),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3、“相机抉择”调控机制--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而采取的财政收、支变动的措施(财政政策),以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缺口,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方式。

4、财政“自动稳定”机制--又称之为“内在稳定器”,是指一种能对经济波动作出自动反应的财政制度设置,即那些在经济中能自动地趋于部分抑制或刺激总需求变化的财政措施或手段。

第六章 财政收入概论

一、 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4个或1-3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各国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 A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入 C、政府收费收入 D、公债收入 2、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依靠( ABC )。

A、政治管理权 B、资产所有权 C、公共信用权 3、按照社会产品价值构成可形成财政收入的是( BC )。 A、C(资本的转移价值) B、V(劳动者工资) C、M(产品剩余价值 ) D、C+ M

4、诸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因素中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 D )。 A、收入分配政策 B、收入分配政策 C、生产技术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 5、当价格总水平上升,由于累进税率所得税财将导致财政收入份额( B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是财政收入的辅助形式。( √ ) 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规模总量越大,相应地,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也较大。( √ )

3、财政集中率提高表明在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市场配置的份额扩大。( × ) 4、各国财政收入大小主要由各国政府的主观意愿所决定。( × ) 5、提高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途径就是增加M。( √ ) 6、公债从本质上讲是预期的财政支出或延期的税收。( √ )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是国家或政府为保证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通过财政分配的各个环节,将社会产品价值的一部分集中于国家的各种货币资金。

2、政府收费收入 --是政府公共部门中的一些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管理服务和事业服务时,以供应者的身份向被管理对象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者收取的费用。

3、公债--是公共债务的简称,是一国政府凭借其信誉(公共信用权),采用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是财政收入的辅助形式。 4、财政集中率 --财政收入占GNP或GDP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财政年度内GNP或GDP由政府集中和支配使用的份额,综合体现了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

第七章 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