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文言文简答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3年中考文言文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什么?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四.概括段意。 (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一层: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二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3)段:写曹刿分析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四.简答题。 1.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看法?理由是什么? (①同意曹刿的说法。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上和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作战时急躁冒进,战胜之后又不知何故,说明他军事上无知。②不同意曹刿的说法。他在曹刿的引导下终有所悟,认识到了百姓的重要即取信于民,能采纳正确意见,知人善任,诚实虚心,不耻下问。)

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表现曹刿“远谋”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3.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接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4.最后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从全文看鲁庄公身上是否有可取之处?

(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有,他诚恳,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知人善用,能正确听取别人的意见。)

5.请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曹刿的远谋是如何体现的?能认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6.“既克,公问其故”使你对庄公有了怎样的认识?

(说明他目光短浅,不懂军事,也说明他诚实虚心,不耻下问。) 7.联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是如何体现的? (战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庄公的对话,明确指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

13

的先决条件。

战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战后:为鲁庄公分析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8、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 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9、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1)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2)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 (3)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10.文章写了曹刿富于怎样的远谋?他在这次战役中的作用是什么? (审时度势,有政治远见,懂得战略战术,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战前指出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正确指挥,战后为庄公讲述军事原则。) 11.第一段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他认为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他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2.选文中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3.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你钦佩,请你写出古今中外你崇拜的爱国将领两个,用一句话写出你对他的评价。

(清末爱国将领陈化成,年近70,身负重伤仍坚持守炮台,抗击英军,他是一位勇于为国牺牲的将领。 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在弹药尽时,欲与敌人同归于尽,誓与全军将士共存亡,他是一位甲午中日海战中的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是虎门硝烟的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14.庄公前两次答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庄公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由此可见鲁庄公的“鄙”。 15.庄公和曹刽的对话体现了曹刽怎样的战略思想? 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16.取信于民具体指何而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18.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14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解释加点字:

修 昳丽 朝 熟: 及 美 私 畏 见 诚

以 方 观 蔽 甚 面刺 过 谏 谤讥 市朝 间 期年 朝 于 寡人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

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二、翻译句子: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⑵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⑶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⑷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⑸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⑹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

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⑻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⑼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⑾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⑿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⒀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概括第一段内容: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2.课文那句话概括了邹忌的美貌?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3.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一件家庭琐事,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4.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5.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6.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很有自知之明。经过冷静的思考,得出妻妾客的赞美的原因,并准备以此讽谏齐王。(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论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