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 培训材料(柳州 修稿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升初数学 培训材料(柳州 修稿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则运算

运算的意义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乘法: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例:?56?311??11?4?4???0.6??4?15?

17?517??15?15 解:原式=0.6?5116411?0.6?4?0.6?4?0.6?15 151715174?6??11?11 =0.6??5?4??0.6??4?5?

15?17??15?17 =0.6×10+0.6×10

=12

达标训练:

1. 在○里填“>”,“<”,或“=”。

777777×○ ÷○ 989988221.4×0.8○0.9 12×○12÷2×3 12÷○12×2÷3

3321342.已知a??b??c??d?(a,b,c,d均不为0),那么a,b,c,d中最大的是________。

53793.6×0.64○3.5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51??2?62.5%?2 2821111③2009?20012001?2001?20092009 ④ ???....?1?22?33?49?10提高训练:

①(14?15?48)?(7?3?16) ②0.625?71.要使2.3×□+7.7×□=4,□代表的数是________。

2.小华在计算(82-□×25+11时,没有注意题目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乘25,然后按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得数是43,原题德尔正确答案是________。

3.24减去9是一次运算,再加上6又是一次运算,照这样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下去,直到0为止,一共要进行________次运算。

4.22除以7商是3,余数是1,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那么商是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 5.已知:A△B=(A+B)×(A-B),求8△6=________。

衔接训练:

1.①23?(?17)?6?(?22) ②(?2)?3?1?(?3)?2?(?4)

③1?(?)?

⑤(?3)??(?)?(?)? ⑥(1??)?(?1)

3948127

⑦(?212111332?(?) ④3?(?2)?5?(?8) 364545??25??3771551118?)?(?) ⑧(?19)?38 9643619

2.计算2a-2(a+1)的结果是 ( )

A、-2 B、2 C、-1 D、1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3a?2a?1; B,xy?2xy??xy; C,3a2?5a2?8a4 D,3ax?2xa?ax. 4.已知a?

22211a?b,b?,则的值? 1001011?a?b?ab?4?(?1)25.计算:1?(?2)?

42

6. 脱式计算。

①12.6??56????3?15??33??1???? ②?????0.15

4?28??78??5

③a??

1579111315?bc????b ④??????

261220304256?aa?比和比例

一、比、分数、、除法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的被除数,

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除法的除号, 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的除数, (比的后项、分母、除数、都不能为0) 比的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除法的商.

区别:比:指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除法:一种运算 分数:一种数

二、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比是比例的一部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因此没有比就没有比例。这是它们的联系。 区别

区别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由两项组成(前项、后项)。任意两个数都能组成比。

如:a:b 这是比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比例由四项组成(两个内 项、两个外项)。

如: a:b=3:4 这是比例。 (任意四个数不一定都能组成比例)

区别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三、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字母公式:x÷y=k(一定)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减少。字母公式:xy=k(一定)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一)写(写出数量关系式)

(二)看(1、看是否相关联2、看是否能变化3、看是否商(积)一定)

例: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比例,各成什么比例?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我国的人口总数和人均拥有的资源量。 (3)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驶的距离和车轮的转数。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5)总价一定,每元钱买的苹果数和买的苹果总数量。

剖析: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首先要确定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判断这两种量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当比值一定是成正比例关系,当积一定是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比例尺一定,比例尺=

图上距离,所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实际距离(2)我国的资源一定,资源=人口总数×人均拥有量,人口总数与人均拥有资源量成反比例关系。 (3)路程=车轮周长×转数=πd×转数,πd一定,所以路程与转数成正比例关系。

(4)边长×边长=面积,边长和面积在同时变化,积不一定,比值也不一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 (5)受“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关系式的干扰很容易判定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实际此题总存在的关系式是:每元钱买的苹果数×总价=总数量,所以总价一定时,总数量与每元钱买的苹果数成正比例关系。

例: 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比依次为2:3:4,王强走这三段路所用时间比依次为4:5:6,已知他上坡速度为4千米每小时,路程总长36千米,王强走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剖析:这道题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考察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时将路程总长按各段路程比分配,求出各段实际路程。根据上坡速度,可求出上坡时间,再由走各段路所用的时间比,得出走各段路用的具体时间,从而求出走完全程的时间。 解:36?2?8?千米?

2?3?4 8÷4=2(小时)

2?4?7.5?小时?

4?5?6答:完全走完全程要7.5小时。

※对于比和比例问题,在速度,时间,路程或工效,时间,工作量之间要善于分析某两个量之间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且这种关系成立,我们就可以设某未知数x,列比例来解答。对浓度配比问题,其中溶液,溶质,溶剂,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