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氧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1)空气、氧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化学备课大师 hx.eywedu.net【全免费】

1年预测

1. C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并且其中只有氧气能供给呼吸,故答案为C。

2. D 解析:本题主要探究了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 和大于 的原因。实验中可能引起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耗尽;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④反应物不纯,生成了一些气体物质等。而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有:①反应中没有夹好弹簧夹,一些气体在受热时逸出;②反应物中混有能与氮气等其他气体反应的物质,消耗的气体偏多;③燃烧匙插入速度过慢,使部分气体受热逸出等。 3. A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内容较杂,需要同学们加强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A.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这一点是开创性的,探究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故A不正确;B.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B正确;C. 工业上,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C正确;D.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正确。

4. B 解析:A.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和污染空气的气体,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B. 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但化石能源在当今还是主要的能源,虽应减少使用,可使用新能源替代,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但禁止使用还做不到,故B错误;C. 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可以减少汽车使用,少排汽车尾气,故C正确;D. 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有大量的烟尘和污染空气的气体,会加重雾霾,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

5. A 解析:A. 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故A正确;B.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故B错误;C. 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D.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 6. D 解析:本题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辨析的角度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可以据此进行分析和解答。A.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B. 在低温加压的情况下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发生了物理变化,故B错误;C. 描述的是氧气的用途,不是化学性质,故C错误;D. 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

化学备课大师 hx.eywedu.net【全免费】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7. B 解析: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在考查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根据题给四种物质的有关化学性质可知,双氧水只能提供氧气,不能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也不能调节水的pH;过氧化钠吸收鱼苗呼出的CO2并转化为O2,但与水反应生成碱性很强的NaOH;氯酸钾不与H2O、CO2反应,只有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才产生氧气;过氧化钙能吸收鱼苗呼出的CO2并生成氧气,且与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能将水的pH调节在弱碱性程度。故选B。

8. B 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图示中的“树”代表的是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的过程,图中的“A”表示的是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不包含海水吸收CO2形成碳酸盐,故选B。

9. (1)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2Cu+O2

2CuO

(3)< ①②③ (4)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该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含量(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1)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成分充分反应。(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u和O2,生成物为氧化铜,反应条件为“加热”或“△”。(3)根据表中数据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3mL,其体积分数=×100%=12%<21%,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氧气没有充分反应掉、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加入的铜丝量不足。(4)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该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成分的含量。

10. (1)蜡烛燃烧消耗玻璃杯内的氧气,使杯内的气体压强变小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不能全部溶于水 (2)铁生锈消耗了杯中的氧气,生成物为固体

解析:本题探究测定过程中的实验误差的原因,并对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本题(1)中玻璃杯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玻璃杯内的氧气,使杯内的气体压强变小;而水面上升至处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不能全部溶于水。在(2)中改用细铁丝进行实验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铁生锈的产物为固体。 11. (1)2H2O2

2H2O+O2↑ (2)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出热量 S+O2

SO2 (3)使铁

生锈(或食品氧化变质) (4)化合反应只能得到化合物

解析:①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同时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②将硫粉在空气中燃烧,除见到淡蓝色火焰外,还具有的现象是:有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

化学备课大师 hx.eywedu.net【全免费】

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③我们生活离不开氧气,

但是某些方面氧气也给生活、生产造成不利的一面,例如:氧气使铁生锈(或食品氧化变质)等;④实验室制取氧气,利用的化学反应常常是分解反应,而不会是化合反应,理由是化合反应只能得到化合物,氧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 12. (1)酒精灯 (2)2H2O2(3)D或C

(4)【大胆猜想】铜粉(或碳)

【实验验证】实验二:过滤 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三:铜粉(或碳) 不成立 【讨论交流】不支持,因氧化铜能否做H2O2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其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解析:(1)据图可以知道,a是酒精灯;(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氧气;(3)C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杂质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中,C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通过称量反应前后D装置的质量,即可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求出碳的质量,算出碳的质量分数和铜的质量分数;通过称量反应前后C装置的质量,即可计算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从而求出铜的质量,算出铜的质量分数;故填: D或C;(4)【大胆猜想】剩余的固体中可能含有氧化铜、铜或碳,故可以猜测是铜或碳加快了H2O2溶液的分解;

【实验验证】氧化铜加快了H2O2溶液的分解,则能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冒出气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化铜是不溶于水的物质,要将氧化铜分离出来,则需要经过过滤;要证明铜粉或碳不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则需要增加铜粉或碳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的实验,观察不到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现象;

【讨论交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根据实验二不能得出氧化铜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结论,故根据得出的两个结论不能判断Ⅲ成立。 13. (1)确保O2完全被消耗 (2)2Hg+O2

2HgO

2H2O+O2↑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则是O2 (4)S+O2

SO2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

化学备课大师 hx.eywedu.net【全免费】

(5)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6)S燃烧消耗O2,生成SO2溶于水,钟罩内气压减小

(7)Mg将空气中多种成分反应(O2、N2、CO2)全部消耗掉,产物为固体所占体积较小 (8)试管、集气瓶、水槽

(9)汞有毒;反应时间过长,不利于操作 (10)解:设最多可得到O2质量为x。 2KClO3122.5 12.25 g 解得:x=9.6 g

答:最多可以得到9.6 g的氧气。

解析:①汞面浮起红色渣滓后,说明汞与氧气发生了反应,继续加热12天,至红色渣滓不再增加,则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被汞消耗掉。汞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汞。②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看气体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题中条件下反应,后面两个现象可不写)。硫燃烧消耗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又能溶于水,钟罩内压强减小,故水能进入约。镁燃烧时与空气中多种成分反应(O2、N2、CO2),空气全部被消耗掉,产物为固体所占体积较小,钟罩内压强几乎为零,所以水几乎充满钟罩。④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用到的仪器除了酒精灯、导管、铁架台外,还用到玻璃仪器试管、集气瓶、水槽等。实验室不用氧化汞加热分解制氧气,因为反应生成氧气的同时还生成有毒的易挥发金属汞,另外此反应较慢、仪器装置复杂,不利操作。⑤题目所给两个数据中,12.25g是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可用于生成氧气质量的计算。3g是催化剂MnO2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不能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KCl+3O2↑

96 x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