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二、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①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②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③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④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3.评价要点:①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②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③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①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②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③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3.评价要点:①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②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③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④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感受。

2.学习活动建议:①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②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③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④通过展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述。⑤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

3.评价要点:①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②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5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学习活动建议:①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③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④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3.评价要点:①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②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2.学习活动建议:①用写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②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③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④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⑤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简易版画创作。

3.评价要点:①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②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③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④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学习活动建议:①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用途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③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方法加以呈现。④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评价要点:①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②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③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④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⑤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2.学习活动建议:①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

6

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②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③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④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

3.评价要点:①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②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③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④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和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①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②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③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④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3.评价要点:①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②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③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⑤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①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②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③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④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⑤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⑥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①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②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④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⑤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⑥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7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①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②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③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的练习。④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⑤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⑥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⑦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设计。

3.评价要点:①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②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③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④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⑤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⑥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 ⑦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活动建议:①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②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③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④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⑤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⑥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评价要点:①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②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③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④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①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②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③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调查、了解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