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题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物化学题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转氨酶 的辅酶是吡哆醛。

13.酶之所以有高的催化效率是因为它可提高反应活化能。

14.对于多酶体系,正调节物一般是别构酶 的底物,负调节物一般是别构酶的直接产物或代谢序列的最终产物

15.对共价调节酶进行共价修饰是由非酶蛋白进行的。 16.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Km值变小,Vm也变小。 17.别构酶调节机制中的齐变模型更能解释负协同效应。

四、计算题

1.某底物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001mmol,而其活性中心的浓度的为100mmol,求活性中心的浓度比溶液中的的浓度高多少倍?

2.酶作用于某底物的米氏常数为0.005mol,其反应速度分别为最大反应速度 90%,50%,10%时,底物浓度应为多少?

3.催化焦磷酸水解的酶的分子量为120 000 ,由六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纯酶的比活力为3600U/mg酶,它的一个活力单位(U)规定为:15分钟内在37℃标准条件下水解10微摩尔焦磷酸的酶量。 求:(1)每mg酶在每秒钟 内水解多少摩尔底物。(2)每mg酶中有多少摩尔的活性中心?(假设每个亚基上有一个活性中心)。(3)酶的转换系数

4.称取25mg的蛋白酶粉配制成25ml酶液,从中取出0.1ml,以酪蛋白 为底物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每小时 产生1500μg酪氨酸。另取2ml酶液,用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mg。若以每分钟产生1μg酪氨酸的量为1个活力单位计算,根据以上数

据,求:A、1ml酶液中蛋白的含量及活力单位。 B .1g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C . 酶比活力

-5-4-4

5.某酶的Km=4.7×10mol/L;Vmax=22μmol/min。当[S]=2×10mol/L,[I]=5×10mol/L

-4

,Ki=3×10mol/L时,求:I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V分别是多少?

五、名词解释

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专一性 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别构酶 别构效应 同工酶 酶的比活力 酶原激活 寡聚酶 酶的转换数 辅酶和辅基 诱导契合 全酶 别构酶的序变模型及齐变模型 固化酶 多酶体系 RNA酶 过渡态

六、问答题

1.为什么处于低介电环境中的基团之间的反应会得到加强?

2.影响酶高催化效率的因素及其机理是什么?为什么说咪唑基是酸碱催化中的重要基团? 3.什么是别构效应?简述别构酶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及其在调节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4.某酶在溶液中会丧失活性,但若 此溶液中同时存在巯基乙醇可以避免酶失活,该酶应该是一种什么酶,为什么?

5.测定酶活力时为什么以初速度为准?

6.为什么酶的最适pH不是一个物理常数?

7.羧肽酶A催化甘氨酰酪氨酸水解时,其催化机制的几个 效应是什么? 8.同工酶作为一个重要生化指标,主要用于哪些研究领域?

答案:

一、填空题 1.活细胞;蛋白质 2.RNA;(Ribozyme)核酶 3.酶蛋白;辅因子;无;全酶 4.绝对专一性;基团专一性;键专一性 5.ES;最大 6.变大;不变 7.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8.成正比; 9.影响酶和底物的基团解离;酶分子的稳定性 10.温度增加,速度加快;温度增加,变性加快。

11.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两;五 12.诱导契合与底物变形;靠近和定向效应;酸碱催化;共价催化;疏水微环境 13.正协同 14.pH;温度;远远小于 15.序变模型;齐变模型 16.多;最小 17.高效性;温和性;专一性;调节性 18.巯基(-SH) 19.[S];[E];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 20.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

二、选择填空 1.C 2.B 3.A 4.B 5.D 6.D 7.B 8.A 9.D 10.C 11.B 12.B 13.D 14.A 15.A 16.B 17.C 18.D 19.D 20.C 21.C 22.B 23.C 24.C 25.B 26.B 27.B 28.B 29.A 30.C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四、计算题 1. 1×10 2. 0.45mol/L, 0.05mol/L, 0.006mol/L

-5-82

3.(1)4×10mol/sec (2)5×10mol (3)8×10/sec(即摩尔焦磷酸·秒-1/摩尔酶

5

4. A、0.625mg 蛋白质, 250单位, B、0.625g, 2.5×10单位 C、 400单位/毫克蛋白

5.竞争性:V=13.5(mol/L)/min;抑制程度为:24.1% 非竞争性:V=6.67(μmol/L)min;抑制程度为:62.5% 五、名词解释(略) 六、问答题(要点)

1.水减弱极性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4.含-SH的酶,容易氧化与其它巯基生成-S-S-,HS-CH2CH3可防止酶失活。 5.初速度时,产物增加量与时间呈正比。

6.最适pH随底物种类、浓度、与缓冲液成分不同而不同, 7.无共价催化。

8.利用同工酶研究细胞基因、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预测植物的杂种优势、研究植物的抗逆性等。

生 物 膜

一、选择题

1.磷脂酰肌醇分子中的磷酸肌醇部分是这种膜脂的那个部分?

A、亲水尾部 B、疏水头部 C、极性头部 D、非极性尾部 2.在生理条件下,膜脂主要处于什么状态?

A、液态 B、固态 C、液晶态 D、凝胶态 3.以下那种因素不影响膜脂的流动性?

A、膜脂的脂肪酸组分 B、胆固醇含量 C、糖的种类 D、温度 4.哪种组分可以用磷酸盐缓冲液从生物膜上分离下来?

A、外周蛋白 B、嵌入蛋白 C、跨膜蛋白 D、共价结合的糖类 5.哪些组分需要用去垢剂或有机溶剂从生物膜上分离下来?

A、外周蛋白 B、嵌入蛋白 C、共价结合的糖类 D、膜脂的脂肪酸部分 6.以下哪种物质几乎不能通过扩散而通过生物膜?

A、H2O B、H+ C、丙酮 D、乙醇 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

A、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 C、能量转化 D、生物遗传 8.当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时,生物膜的相变温度: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范围增大 9.生物膜的功能主要主要决定于:

A、膜蛋白 B、膜脂 C、糖类 D、膜的结合水 10.人们所说的“泵”是指:

A、载体 B、膜脂 C、主动运输的载体 D、膜上的受体

11.已知细胞内外的Ca2+是外高内低,那么Ca2+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属于哪种方式?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外排作用 D、主动运输

二、填空题

1.构成生物膜的三类膜脂是 、 和 。

2. 是生物膜中常见的极性脂,它又可分为 和 两类。 3.耐寒植物的膜脂中 脂肪酸含量较高,从而使膜脂流动性 ,相变温度 。

4.当温度高于膜脂的相变温度时,膜脂处于 相,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则处于 相。

5.胆固醇可使膜脂的相变温度范围 ,对膜脂的 性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6.膜的独特功能由特定的 执行,按照在膜上的定位,膜蛋白可分为 和 。

7.下图中 为外周蛋白, 为嵌入蛋白,其中 为跨膜蛋白。

B G C A F D 生物膜 E

8.1972年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膜的 性和膜蛋白分布的 性。

9.被动运输是 梯度进行的,溶质的净运输从 侧向 侧扩散,该运输方式包括 和 两种。

10.主动运输是 梯度进行的,必须借助于某些 来驱动。

三、是非题

1.质膜中与膜蛋白和膜脂共价结合的糖都朝向细胞外侧定位。

2.生物膜是由极性脂和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片状聚集体,膜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

3.膜的独特功能由特定的蛋白质执行的,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膜蛋白的含量越高。 4.生物膜的不对称性仅指膜蛋白的定向排列,膜脂可做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在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相同的。

5.各类生物膜的极性脂均为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6.主动运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因而需要能量驱动,二是具有方向性。

7.膜上的质子泵实际上是具有定向转运H和具有ATP酶活性的跨膜蛋白。 8.所有的主动运输系统都具有ATPase 活性。 9.极少数的膜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于膜脂。 10.膜脂的双分子层结构及其适当的流动性是膜蛋白保持一定构象表现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11.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增加膜脂的有序性,限制膜脂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又可扰乱膜脂的有序性,从而增加膜脂的流动性。

四、名词解释

极性脂 中性脂 脂双层分子 外周蛋白 嵌入蛋白 跨膜蛋白 相变温度 液晶相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 促进扩散 质子泵

五、问答题

1.正常生物膜中,脂质分子以什么的结构和状态存在? 2.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3.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在提取性质上有那些不同?现代生物膜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4.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生物膜可以几种状态存在? 5.什么是液晶相?它有何特点?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对生物膜的相变影响的? 7.物质的跨膜运输有那些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要点是什么?

答 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5.B 6.B 7.D 8.B 9.A 10.C 11.D 二、填空题 1.磷脂 糖脂 固醇类化合物 2.磷脂 磷脂酰甘油 鞘磷脂 3.不饱和 增大 降低 4.液晶 晶胶 5.变宽 流动 6.膜蛋白 外周蛋白 嵌入蛋白 7.B E G A C D F A 8.Sanger 流动 不对称 9.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简单扩散 帮助扩散 10.逆浓度梯度 放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