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六安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水平、效益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供应水平,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充分释放蔬菜产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推进蔬菜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目标: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蔬菜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5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积达180万亩,总产量超过360万吨,总产值60亿元以上;其中六安城郊蔬菜播种面积15万亩,新增标准化菜地8万亩,年递增1.6万亩,新建无公害蔬菜占70%,有机、绿色蔬菜占30%;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以上;蔬菜加工比重达20%;科技对蔬菜生产的贡献率达70%以上;培育商品菜品牌5-8个;创建部级标准园2-3个,省级标准园8-10个;通过招商引资,新建大别山农产品物流中心,改扩建紫竹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西商物流,建成社区菜店200个,新扩建3-5个专业批发市场,建成年蔬菜加工能力达5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10个以上,大幅度提升蔬菜生产能力和产业综合效益。

关键实施环节:

1、建设六大商品蔬菜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采取基地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开发资源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开发产品与加工增值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逐步建成湾区蔬菜、郊区蔬菜、水生蔬菜、加工蔬菜、高山蔬菜、食用菌产业等六大生产基地,实现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安全化。

2、健全蔬菜市场流通体系、促进产销衔接。一是加快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改建和完善部分蔬菜批发市场;通过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增设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交易系统,使之成为皖西地区功能完善、交易便捷的中心批发市场。二是培育壮大新型营销主体。充分发挥市蔬菜产销协会的作用,重点建设和完善乡村蔬菜产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50-60个经营额突破100-200万元的蔬菜经纪人。三是创新现代流通方式。以舒丰公司、全信食品

公司、西商物流等为龙头,构建城市间蔬菜配送平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服务内容、统一配送价格,向大中城市零售网点、连锁商店、伙食团体提供蔬菜和副食品配送服务。

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在优势蔬菜集中产区建设和完善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功能完善、辐射面广、上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形成区域性的蔬菜集散地;在蔬菜产销区,积极发展配送、超市、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蔬菜产品流通。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优势产区优先建立市县乡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普及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将生产者从事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水、肥等生产信息提供给市场。促进蔬菜产品流通,定期举办名优蔬菜展示展销会,依托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加大对名牌蔬菜的宣传推介力度,捕捉市场信息,指导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六安蔬菜的市场占有率。

3、加快加工业发展步伐。重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优势蔬菜主产区,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重组,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引导省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到优势产区建立规模化蔬菜种植、加工、出口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发展优势蔬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创建优势蔬菜品牌,对优势蔬菜的传统品牌进行有效整合,使每个主导产品推出1—2个主打品牌,以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发展蔬菜产销行业协会,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在优势蔬菜种植区域投资兴业的龙头企业,在土地征用、资金配套、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其带动作用。此外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等强龙头手段。进一步壮大现有蔬菜龙头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工艺,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依靠蔬菜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以华祥、华园、全信、景山、新荣久等10家蔬菜加工企业为重点,发展出口创汇,速冻保鲜,加工便捷式蔬菜产品。

4、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以优势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进蔬菜精深加工,抓好金安金土地科技园和舒城舒丰公司两个省级蔬菜科技实验站建设,培育科技龙头,强化科技培训,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示范推广力度,全面提升蔬菜科技水平、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质量效益水平和市场供应水平。

5、建立蔬菜质量安全体系。抓好质量安全是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不断完善检测手段,强化产品监督检验,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认证认可制度,实行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确保食菜安全。重点建设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健全县区、乡、村三级检验检测网络,配备专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完善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对主导蔬菜产品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严禁进入市场交易,重点治理外源性污染防止农药、化肥的自身污染,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问题,通过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全面提高优势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引导蔬菜生产基地、龙头企业、超市开展自律性的检测工作。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生产基地的蔬菜质量检测站和速测点的建设,逐步完善蔬菜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四、重点建设规划

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重点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主产乡镇要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骨干品种与专业种植大户,逐步形成一户一品、一区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建立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蔬菜生产基地。利用气候多样性的条件,利用区域小气候的优势建立一批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超时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将现在的分散种植改为连片种植,集约经营管理,促进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三是以“规模生产,四季常鲜,批量供应,增产增效”为目标,做好三个“结合”: (1)季节性安排与区域性布局相结合。一是大力发展早春蔬菜,二是发展秋延蔬菜,三是大力推动以保护地为主的冬菜种植,根据季节性供应需求,按产业基地区域布局,茬口安排:一是日光节能温室以春茬黄瓜、茄子、番茄、辣椒为主,大力推广冬春茬礼品西甜瓜生产。二是大棚蔬菜以早春茬瓜类、茄果类、豆类生产为主,秋冬茬以菠菜、芹菜生产为主。三是湾区地膜蔬菜以番茄、辣椒、菜用洋芋、豆角为主。四是近郊露地蔬菜以大白菜、萝卜、大葱、卷心菜为主。

(2)常规品种与名特优新品种相结合。芹菜、萝卜、大白菜、甜椒、西红柿、茄子、豆角等常规品种生产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低,价格合适,适合广大群众消费,市场容量大,也是六安市蔬菜生产的当家品种。名特优新品种适应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及出口,投入高,技术要求高,产值也高。面对南北菜夹攻、安徽菜市场乃至全国菜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现实,应当考虑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找准空档,迅速引进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着力开发野生蔬菜,如荠荠菜、灰灰菜、马齿苋等;并大力发展无公害芽菜生产,如绿色豆芽、椿头、韭黄、蒜黄等。力争尽快形成批量,包装外销,进而打出精品名牌。

(3)基地化生产与千家万户经营相结合。按照蔬菜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龙头企业与基地协作,每一季节的蔬菜生产应安排几个主要品种、每个品种相对集中连片种植10亩以上,形成基地化生产格局,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产品。基地中的田块以千家万户经营为主,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