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考试《论语》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0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考试《论语》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其不善者恶之。”(13.24)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7.13)

24.(1)仁者如何真正地做到 “好人”和“恶人”?(2分)

(2)孔子认为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但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句话是现在很多人的处世原则,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对此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24. (1)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不见得就是好的,这至少说明自己在为人处事上没有原则和标准。应该做到把握住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去处理事情或与人的关系,而应以善恶是非为标准,做一个有是非原则、有智慧有正义的人。

24、(1)《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

矣。”

(2)《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24.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2)《论语》《中庸》都言及“允执其中”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24. (1)中庸之道

(2)“允执其中”即实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执两用中的原则要求主事者要多听听赞成的和批评的意见,然后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健的主张加以实行。 25、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24.(1)“中庸”指的是什么?(1分)

(2)根据所给的几则材料,请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加以评价。(3分)

24.(1)中庸是儒家的处世思想,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

(2)孔子主张中庸,但不是无条件的折中,一味地求和,仍受到礼的制约,并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26、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24.(1)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3分) 24(1).暴虎冯河

24(2).子路是一个争强好胜,有勇无谋的人。孔子希望他能够去除匹夫之勇,遇事冷静,谨慎小心,认真谋划。 27、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4.请概括孔子在这两则文字中关于“孝”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实际简述这种观点的现代价值。

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必须有内在的诚心(敬),又有外在的恭敬的礼节(色),才可以叫做“孝”。 孔子的孝道具有普世价值。今天我们讲孝道,就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敬亲爱亲,不仅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要关心老人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

28、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4.⑴“玉帛”和“钟鼓”指代的分别是什么?(1分) ⑵从上述文字看,“礼乐”和“仁”是什么关系?试作简析。(3分)

24.⑴礼物和乐器。⑵两者是形式和内核的关系。“礼乐”是外在的形式,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仁”决定和支配着“礼乐”。如果没有“仁”这个内核,“礼乐”的存在将缺乏意义,成为无本之木。

29、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子日:“有恶。恶称人之恶

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请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

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

24.(1)群而不党(1分),(2)孔子认为作为二个君子,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的;一君子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2分)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