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壮大泉州县域经济的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进一步发展壮大泉州县域经济的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资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经营性社会事业项目的相关政策。

2、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环境与产业互动提升。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各县(市)要认真编制城镇化发展纲要,以规划为龙头搞好城乡规划布局;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在户籍、就业、社保和公共财政管理方面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别;要合理调整县域城镇空间布局,“拆大县(市)、并小镇”,重点建设县城和中心镇;要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要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增强城镇的聚集和辐射效应,促进农民进城,住宅进区,工业进园,使小城镇更好地成为乡镇工业的主要承载点和城乡人流、物资流、信息流的主要交汇点。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按照“建基地、抓龙头、创特色、打品牌”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泉州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切实做好“山上泉州”、“海上泉州”这两篇文章,实现我市县域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一要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构建“特色、绿色、蓝色”的农业产业、产品和名牌。二要确定重点生产区域,建设名优茶果、食用菌、蔬菜、水产品、花卉、禽畜、观光农业等一批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三要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发展农村经济中介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和完善产前、

5

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进程。四要进一步加强泉台现代农业合作,大力吸引台商进行农业领域的投资,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从由单纯的招商引资向品种、管理、技术、人才引进与合作扩展。

二、必须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和载体建设战略,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要努力探索一条以项目带动推进载体建设,以载体建设形成块状效应,以块状效应提升发展平台的路子。⑴坚定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涉及三大文明、三大建设、三大产业的内容,涵盖工业经济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三产项目、市场建设和城市建设项目等方面。项目犹如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住项目就抓住了发展。各县(市)要坚定“以项目牵动县域经济,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优经济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的发展思路,着重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项目建设既要“短平快”,更要“高大新”;既要抓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大项目,也要抓农业方面的小项目;既重视抓好牵动全局的大项目,又重视抓好符合产业导向的中小项目。二是内资项目与外资项目的关系。民间资金雄厚和侨台关系深厚是我们的两大优势,要善于“两手抓、两手赢”,让外资和民资这两支主力,活跃于县域经济的舞台上。特别要把握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中国东部沿海转移的机遇,努力发

6

挥与港澳台和东南亚乡亲联系广泛等优势,加强与国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鼓励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向上争取与向下聚力的关系。在项目建设上,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又要向下聚力,通过不断创新项目投融资体制,向兄弟县(市)聚,向民间资本聚,向境外资金聚,合力促成项目。四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资本、外商投资成了项目投资的主体,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规划、项目生成、项目推介、项目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协调、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好主导和引导作用。五是在建项目与储备项目的关系。要落实项目责任制,包项目筹建、包资金到位、包质量进度、包成效落实,加快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同时,要结合本地产业和民间资本充裕的特点,抓好项目的开发和储备,确保项目长流水、不断线。⑵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项目落地和基地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是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县域工业发展一定要进园区,决不能再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环境建设方面:要加强重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立技术、检测等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建立完善企业竞争与合作机制,实施以产业群为导向的公共政策。招商引资方面:发展园区经济关键在于招商引资。要发挥

7

园区在政策服务、综合配套和产业带动等方面优势,加大招商力度,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采取园区招商、重点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把乡镇企业、外来企业集聚到园区,延长产业链,形成聚集型园区经济,推动形成簇群经济和块状经济。功能开发方面:要在现有150多个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产业配置和功能分类进一步整合,凸显各类园区的功能,做到名副其实。各县(市)都要建设几个“精品”工业园区。体制创新方面:要大力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实行“一区多园”,采取“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个政策大家用”,赋予园区充分的区域管理职能,做到政策最大限度地优惠到位,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到位,部门最大限度地服务到位;要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深化园区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企业化运作。

三、必须坚持以产业基地为龙头,不断放大县域经济发展特色

基地建设是条和块经济的交集,“链”和“群”经济的结合。市里提出建设的五大基地,就是由各县(市、区)大小不等的“块状”基地串联而成的。这些“块状”基地有的甚至突破了县域行政区划,成为跨越多个县域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因此,在基地建设中,一是更新观念。首先,各县(市)要有大局观念,按照各自在五大基地建设战略中的不同角色要求,找准位置,各就各位,该唱什么角,就唱什么角;要甘当配角,甚至跑龙套,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