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的教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竹竿舞的教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化交流的体验中来。从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海南建立了许多黎族民族文化村,黎族竹竿舞是最常见的节庆活动表演项目。

黎族竹竿舞历史悠久,它发源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带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重要旅游活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黎族人首次进京表演竹竿舞获得了巨大得成功,同时新政府建议竹竿舞应该表现黎族人在建立新中国、迎来新社会后所表达出来的欢欣鼓舞和对胜利的无限喜悦。于是,竹竿舞的宗教祭祀色彩被淡化,黎族竹竿舞主题转变整合后融入了现代旅游体系。

许多游客起初都会被多姿多彩的舞蹈所吸引,给予竹竿舞颇高的评价。由于节目时间长,内容繁杂,又缺少对竹竿舞文化内涵的解释,普通游客便会抱怨舞蹈单调拖沓。村里的小商贩则要求缩短舞蹈演出时间,让游客有更多的时间来购物。为了满足游客和商贩们的需求,竹竿舞表演内容被压缩,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黎族竹竿舞原真性的改变。

一方面,许多黎族人认为旅游确实改变了本民族的文化,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文化村提供了资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黎族文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黎族人在利用文化旅游发展机遇上不占优势,在开拓客源市场和销售旅游产品上,大多被外地的私有企业垄断经营。黎族人对旅游的包容态度和文化商品化进一步加剧了黎

族竹竿舞演变。

鼓励游客参与互动,是竹竿舞演变的直接动因。由于游客不谙熟竹竿舞的规则和节奏,只任自己沉浸在模仿的舞步顺序中,不会随着音乐和手势跳动,往往丑态百出。为了让游客更加随意即兴的发挥,便于他们与黎族舞蹈演员更加酣畅地互动,必然要求在舞蹈的编排上作相应的改进。在娱乐大众的前提下,游客参与暂时弥补了黎族舞蹈演员和游客之间对竹竿舞文化内涵理解的鸿沟。

民族舞蹈在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中被认为是一项有效的手段,应该让游客在娱乐放松的状态下充分了解丰富真实的民族文化,因此,表演者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游客解释竹竿舞的历史起源及其象征意义非常重要。

为保持竹竿舞的原真性,舞台化、商品化的竹竿舞表演应尽可能限制在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民族文化村,而不应该引向偏远的黎族聚居地区。同时,让黎族人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来,这样会更有效地推动黎族文化发展。

五、竹竿舞的运动特点。

集体性,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很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个体性,需要参与者俱备一定节律训练和对身体协调平衡的把握。健身性,是一项比较好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娱乐性,运动与乐感的结合使人精神奋发,心情愉悦。潜意识性改变其打击节奏和开合形式,将给人无限的潜意识的创造力。

六、跳竹竿舞的价值。

第一,培养了合作能力。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我们利用结伴一起跳竹竿舞的方法和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带能力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能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促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竹竿舞是可以利用音乐来活动的全身心的体育运动。首先,运动能使大脑发达。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动作的反应更加灵活。

其次,运动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不断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不仅需要有足够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积极、科学的体育运动。

最后,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七、竹竿舞的跳法

其活动方式如下:将两条长木杠平行排放上放8条竹竿,分成4对,操竹竿者为8个男子,每边4人,双手拿竹竿,对面相向。一鼓手有节奏地打着鼓点,操竹竿的人按鼓点节拍,敲一下木杠合一下竹竿,或是敲两下木杠,合一下竹竿。青年女子便在竹竿之间跳跃,不能让竹竿碰着脚,跳的方式为“单跳”和“双跳”两种。

1.能念出拍竹竿舞的操竿口诀. 2.能念出4/4拍竹竿舞的操竿口诀 3.学会3/4拍竹竿舞的基本跳法. 4.学会4/4拍竹竿舞的基本跳法.

重点:连续做出双脚跳的动作,且在竹竿的敲击下,不让竹竿夹住碰着脚。

难点:鼓点、竹竿的敲击声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原地练习动作:

并、并、分,分、分、并,并、并、分??或分、分、并,并、并、分,分、分、并??

八、在运动中参与 在运动中快乐 九、结束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姿态优美、节奏感强的竹杆舞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竹竿舞成为了我校阳光大课间一道亮丽的风采,学生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了出来,使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